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创造法原》:“自墙底离地面约三尺时,其墙厚往往比上墙厚一寸,这段墙称为勒脚。”

勒脚是建筑外墙的墙脚,即建筑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接触墙体部分的加厚部分,北方称为“裙肩”。

“砖墙下面的裙肩挺低的,只有清式的一半,很奇怪。山西北部有很多辽物,盖子也是其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按照《清式营造条例》:裙肩,“其高按檐柱高的三分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也可以这样定义:为了防止雨水溅到墙上,对墙壁造成腐蚀和损坏,在结构设计中,外墙在窗台以下的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加厚,称为勒脚。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勒脚一般用于主楼墙脚和庭院墙脚,无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合院别墅,其建筑一般都配有勒脚。

建筑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分的加厚部分是防止地面水和屋檐下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壁,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它还可以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勒脚高度不小于700mm。防水耐用材料,如水泥砂浆或外部石材,应与散水和墙体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防潮系统。

勒脚常采用面砖勒脚、贴石勒脚、抹水泥砂浆、刷漆勒脚等防水耐用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勒脚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勒脚的高度一般是室内地板和室外地板之间的高度差。当然,勒脚的高度尺寸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