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元朝是一个文化包容的朝代。虽然统治者是蒙古人,但他们仍然接受宋金的建筑传统。建筑有一定的中国化,但一些功能仍然遵循蒙古人的习惯和传统。正因为如此,元朝建筑上的雕塑和壁画融合了外国文化,建造了各种风格的宗教建筑。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型宗教建筑已经大规模建造。

当时,道教代表建筑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元代定宗贵建于两年(公元1247年),元代至正18年(公元1358年),建设期110多年。元中统三年(1261)扩大为“大纯阳万寿宫”。原名纯阳观的永乐宫,是在宋吕祖祠的基础上重建的,盛唐时期,当地建有道观和天尊堂。永济永乐宫旧址有一个石灯台,上面铭记着:“先代因官迁居,遂家河曲。今天奉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苍生,合邑人,先人亡父母,见家口,在村观中天尊堂前建了一盏台灯...天宝五年时间,丙旭正月桂丑朔三日仁午建”。

原来的规模已经不复存在,只保存了中轴线上的几座主要建筑,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结构特征。外柱较高,屋顶较轻。支架已经简化了。

俯瞰全景(图源《山西古建筑通知》,仅用于学习交流)

主要建筑

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依次排列在现有建筑的主轴上。这些建筑是独立的,周围没有其他相配的寺庙和建筑。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宋代“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在永乐宫中间的三座大厅里,壁画是元代壁画的精品,不但气势恢宏,而且线条极其流畅。由于这三座大殿的采光面都很大,所以壁画可以用建筑来展示。

无极门

无极门是永乐宫元代的宫门,建于元朝31年(1294年)。在顺治13年(1656年)建立的龙虎殿重建纪念碑中,得知无极门又称龙虎殿,面宽5间,深2间,屋顶单檐。“无极之门”四个字的匾额是元代匾额,原吻在搬迁过程中已隐藏在博物馆里。“正奉大夫参知事枢密前使商挺书”在无极门内中悬。额头左右两侧各有两行细书,左侧外行云:“太原府录事司三桂坊居住在奉道功德的安远大将军保宁等万户府万户石抹不老夫人马氏。”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无极门(图源《山西古建筑通知》,仅用于学习交流)

三清殿

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最重要的殿宇之一。永乐宫主殿是“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面宽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后檐明间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三清。殿内四壁布满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403.34平方米,共有286个人物。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殿内有古代壁画巨作《朝元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总面积429.56平方米。庙会道教290位天神只超白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盛大场景,完成于元泰定两年(1325年)。画中人物身高两米以上,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生动,色彩华丽。它是中国古代寺庙壁画发展到巅峰的杰作。到目前为止,中国古代最大的人物画也是13世纪和14世纪世界绘画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1963年,《朝元图》抄本首次在日本展出,引起国际震撼,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东方画廊。

三清殿(图源《山西古建筑通知》,仅用于学习交流)

三清殿梁架(图源《山西古建筑通览》,仅用于学习交流)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纯阳殿

也被称为混合殿堂,供奉全真老师祖吕洞宾。殿宽五间,深三间,八架椽子,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有一个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和后檐明间都是隔扇门,剩下的是墙。祭坛上原来是吕洞宾的雕像,现在已经被摧毁了。扇墙后面是《吕洞宾图钟离权》,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殿中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52个吕洞宾神游显化故事,共212.62平方米。壁画由禽昌(襄汾)朱好古弟子绘制,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完成。壁画内容为研究中国宋元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重阳殿

重阳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堂。殿内以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出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的故事。

永乐宫壁画(图片来源《山西古建筑通览》,仅用于学习交流)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传说中的搬迁经历

芮城西南黄河北岸芮城县永乐镇彩霞村是永乐宫的原址。1956年,为了治理黄河水害,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项目。由于永乐宫位于计划建设的三门峡水库的蓄水区,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2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从1958年8月开始,到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成功剥离了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搬迁到新址,确保永乐宫在1960年6月前按计划搬迁到新址。1966年8月,所有壁画均已修复安装到位,迁建工程成功完成。

永乐宫新旧址示意图

永乐宫是如何“搬家”道教代表建筑的?

据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所《永乐宫搬迁记》报道,当时壁画搬迁非常困难,没有参考方法。经过多种方法的讨论,最终有8组壁画,3组壁画,1组拱眼壁画,1组壁画包装,1组包装用具,1组材料,1组材料,1组材料。把最精美的三清殿壁画放在最后。当时壁画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拆除前将殿内壁画分成几块,然后将壁画侧面的泥层锯掉。当时取壁画的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拆除前将殿内壁画分成几块,然后将壁画侧面的泥层锯掉。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壁画终于被安全地拆除和保护了。壁画和建筑搬迁成功后,在今芮城县北古魏城遗址进行了复建,距原址22公里。

20世纪60年代的保护性搬迁在技术和人力物力方面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将古建筑和壁画搬迁到新址需要几年时间,以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