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吊脚楼是一种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和山区。

在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吊脚楼”是山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风格,如苗族、侗族、壮族、布依族和土家族。特别是在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吊脚楼非常普遍。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自然条件限制,山区祖先创造了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建筑框架完全由木材和榫卯连接而成。所谓“脚”,其实是几根支撑建筑的粗木桩。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插在河里,与河岸另一侧的墙基一起支撑建筑物;在山坡上,吊脚楼的前两只“脚”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侧的墙基一起平衡建筑物的支撑。建在平地上的吊脚楼由几根长度相同的木桩从地面上支撑。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吊脚楼三侧有走廊,悬挂着木栏杆。栏杆上刻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图案,象征吉祥如意。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底部经常雕刻绣球花、金爪等形状。吊脚楼上下铺地板,楼上有窗户通风阳光。窗棂上刻有双凤凰朝阳、喜鹊喉梅、狮子滚球、牡丹、茶花、菊花等花草,简约典雅,美观实用,具有民族特色。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

吊脚楼建在山上,房子的下层没有隔墙,作为猪、牛棚或用来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宅,客厅和卧室,周围伸出走廊,供业主在走廊里工作和休息。走廊柱大多不落地(便于走廊下方的交通),支撑作用主要是从地板层挑出的几根梁,使走廊稳定悬挂在空中。

吊脚楼-古代干阑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