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鼓楼最早出现在宫殿里,用于报警,明清时期消失在宫殿里。与此同时,城市空间中的钟鼓楼也出现了,但直到元朝,它们都不是单独设置的,而是在城市建筑、桥楼和城市建筑中设置钟鼓。

钟楼早早出现在寺庙里,这在唐代敦煌的许多壁画中都很明显,而鼓楼出现在寺庙里要晚得多。寺庙中钟鼓楼的对抗直到元末明初才形成。

虽然许多古城已经消失了,但许多城市仍然保留着钟鼓楼,其中北京和西安是第一个。由于寺庙众多,寺庙钟鼓楼得到了更多的保存。

(1)山西代县边靖楼

边靖楼位于代县城中心,边靖楼是明朝代州城的鼓楼,又称桥楼。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初建,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明成化七年(1471年)被火灾摧毁,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台基增加,即现在边靖楼的规模。清朝分别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进行了四次修复。

边靖楼台基高8.92米,长45.1米,宽35.97米,石券门洞贯穿南北。三层四檐屋顶,灰筒瓦屋顶,高26.39米;每层宽7间,深5间,宽27.83米,深17.77米。楼上悬挂着“声音和气味”、“威镇三关”、“雁门一楼”三块大牌匾,在城外高山的背景下更加壮丽,气势十足。

(2)山西朔州崇福寺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崇福寺二进院千佛阁东西两侧,形状相似。洪武十六年至二十年(1383-1387年)重建后,现有建筑为遗体。钟鼓楼两层单檐歇山顶,总高8米。建筑砖砌,方4.1米,前开两扇门。平座钩栏设置在楼台上一周,两层方一间,四面开门。崇福寺钟鼓楼虽小,但出檐深远,风格古朴,整体比例和谐,在现有寺庙钟鼓楼建筑中可谓上品。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北京钟楼

钟楼原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后毁于火,清乾隆10年(1745年)重建,12年(1747年)竣工。从木结构建筑易被火烧毁的教训中吸取了教训。重建的钟楼为砖石拱门结构,建筑为正方形平面,重屋檐休息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高47.9米。楼身四面小心打开拱门,左右对称打开券窗,窗户上安装石刻仿木菱花窗。

钟楼中间有一个八角形木框架,上悬钟。钟铸于明永乐18年,钟通高7.02米,最大直径3.40米,重约63吨,是中国发现的最重的铜钟。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4)北京鼓楼

位于中轴线钟楼南侧,与钟楼相对,坐北朝南,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平面宽5间,34米,深3间,20.4米,周边走廊,高46.7米;城市平台(下层)外宽7间,深5间,内部为拱门结构。前后各有三扇门,左右各有一扇门。鼓楼二楼原有主鼓一侧,群鼓二十四面,只有主鼓一侧,鼓高2.22米,长2.25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1.40米。

(5)西安钟楼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洪武十七年建于明太祖。初建时,地址位于今广济街口,唐长安城中轴线,与鼓楼对峙。巡安御使龚贤主持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将钟楼整体迁至今址。从地面到屋顶的钟楼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底座每侧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中间各有高6米的十字券洞。钟楼主体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

(6)西安鼓楼

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立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上,为砖木结构,高34米。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基座南北中间有一个拱形的门洞,宽度均为6米。鼓楼主体宽7间,深3间,周边走廊,重屋檐三滴水歇山顶,灰缸瓦屋顶,绿色玻璃剪边。每层的支架形状与钟楼相似。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7)正定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钟楼位于正定县开元寺。它是中国最早的钟楼建筑。根据木梁的特点,应该是晚唐的遗产。此外,钟楼与方塔对峙,主殿后面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现有佛教寺庙中的一个孤立案例。

钟楼上层的外观在修复前呈现清代建筑风格。在1989-1990年的修复中,上层根据下层建筑的形状恢复为晚唐风格。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现有钟楼宽三间,深三间,二层歇山楼阁建筑,灰瓦屋顶。底层用砖墙包裹,前面开一大二小三门,斗拱材料巨大,相当于法国建筑的二等材料。

(8)智化寺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智化寺一入院东西两侧,东钟西鼓,二楼重檐休息山顶,黑色琉璃瓦屋顶。一楼有三个房间,7.1米,在院子里开了一扇优惠券门。二楼有一个房间,木制障碍日板墙和门楣。钟鼓楼高10米。

钟鼓楼: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