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推荐福寺,又称推荐福寺塔。推荐福寺钟楼的古钟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用于储存唐代僧侣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文和佛教地图。由宫殿里的宫殿筹集资金,著名的道岸律师主持了一座小佛塔。后来,为了区分来,为了区分这两座塔,慈恩寺塔被称为大雁塔,推荐的福寺塔看起来像鹅塔,比大雁塔小,所以它被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唐末战争,推荐福寺屡遭破坏,寺庙毁废,只有小雁塔保存。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回老人的信徒,发誓要修复小雁塔,修复风化严重的塔檐和塔角,用白土粉刷。到目前为止,白土粉刷的痕迹在塔身上是可见的。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


匾额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发生地震,小雁塔塔体震裂。后来,在塔的底部建了一层砖,但没有修复塔的裂缝(直到1965年才修复)。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34年(1556年),华县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有13层。


清朝时,推荐福寺多次修缮,康熙31年(1692年)规模最大。清末还建了藏经楼和南山门。辛亥革命后,1926年至1949年5月,推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领。小雁塔也成为了军事总部。国民党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里装满了垃圾。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建筑形制


雁塔是一座密檐砖结构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体、塔檐等部分组成,塔体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34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破坏,现有13层。1989年,塔的总高度为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度与底边的比例为100:26。


小雁塔的底座是砖平台。塔基座南北各有一扇优惠券门,青石门相,优惠券门下有青石台阶。石门框上布满了精美的唐代线条雕刻,尤其是门楣上的天人支撑图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底部北券门外靠近塔的砖门建筑是在清朝建造的。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感恩,北额刻有唯一的法门。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底座下面有一座地宫,是一个垂直的洞穴。底座上方是塔,塔底层高,二层高,宽递减,逐层收集,越来越促进,自然圆和顶部,整体轮廓呈现出美丽的卷制动。


小雁塔的塔体单壁为中空,塔壁无柱额。空筒内部设有木结构楼层,木梯可盘旋至塔顶。塔体为叠涩挑檐。塔体每层砖砌成屋檐,屋檐上有叠涩砖。之间有菱角牙,塔体表面每层屋檐下都有斜角牙砖。每层南北开门,起到采光透气的作用。


小雁塔的第一层塔在南北开了一个门洞供进出。南北门框由青石制成。石门楣上刻有典型佛教含义的装饰图案,如天人和藤蔓、祥云、迦陵频伽等,反映了初唐的艺术风格。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来,它被佛教吸收到天龙八神中,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主题。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祥云图案是仙界、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装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优美优美,犹如歌曲。在佛教经典中,它的歌声经常被比作佛菩萨的妙音。


西安古建筑雁塔:唐长安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相关的装饰图案,雕刻精细,线条流畅,以跳动旋转曲线作为图案的基本组成部分,将外部主题嵌入中国传统审美理念,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图案也是小雁塔遗产丝绸之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原来,塔底周围有砖木结构的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战争时期,缠腰被摧毁。民国时期,发现了一座位于小雁塔台基中部的地宫,但地宫中没有历史记载的舍利和珍贵经卷。因此,一些考古学家推测,除了位于地平面上的明宫外,小雁塔下还应该隐藏其他暗宫。


小雁塔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建筑形式引入中原最早的宝贵例子之一。小雁塔的形状和结构是中国早期密檐塔的代表作,影响了中国许多地区密檐砖石塔的建设。虽然云南、四川和其他地区的唐宋密檐塔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它们仍然可以看到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大唐时期,国内学生可以去大雁塔取雁塔题,意思是跃龙门。明清时期,陕西地方乡镇试验中的武术家遵循唐代进士大雁塔下题名的习俗,在推荐福寺的小雁塔下刻石留名,形成了雁塔武术题名的风格。推荐福寺至今仍有16座陕西武术雁塔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