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庙原名圣庙,又称孔庙,位于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城内西大街北侧,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由山海卫守备王整创立。嘉庆十年(1531年)重建,以后又多次进行过修缮和增建。至1572年,已成为一组布局严谨、殿宇层次分明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纵轴线的最前端为大成坊,向北依次为照壁、大成门、左金声门、右玉振门、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庙的大部分建筑都已毁坏,至今保存下来的仅有大成殿及西配殿。2001年2月7日,山海关先师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殿堂。所谓“大成”,乃是孟子对孔子的评语,说他是集大成的思想巨擘。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四角飞檐下悬有挂铃,风吹铃响,清脆动听。屋脊有龙头鸱尾兽四组,正脊为二龙戏珠砖雕。正殿中央门上,悬挂有蓝底金字牌匾,上书“位育中和”,殿当中三间内设有木雕花龛,中间龛内立“大成圣哲先师孔子神位”牌,龛上悬“大成至圣”的横匾;左右两龛内立孟轲、颜渊、孔思(孔子之孙)、曾参等圣贤牌,左龛上悬“德侔天地”,右龛上悬“道冠古今”横匾。殿内用方砖铺就,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字画。殿前左右两侧各树有4座石碑,至今只遗存下来3座,有的卧在地面,看不到碑文,有的底座埋在地下,半露于地面。
大城殿的门外建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桥三座,据说只有新科状元、举人才能从桥上通过。泮池的左侧为“名宦祠”,陈列表彰山海关自建卫以来历代有功之官宦名人事迹;右侧为“乡贤祠”,陈列表彰本地历代有益于乡里的好人好事。再往南有“棂星门”,传说棂星也叫“天镇星”,意为孔子是文曲星下凡,掌管文人士子的命运。在棂星门左侧为“忠孝祠”,里面陈列着当地历代忠臣、孝子的英名和事迹;右侧为“节烈祠”,陈列的是本县历代的节妇、烈女的芳名和事迹。“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节烈祠”都保留了下来,只是屋顶、门窗已改,后经翻建后一直用作第三中学的教室。
孔庙的正门为“大成门”,终年不开,左右有两个偏门,分别为“金声”、“玉振”,偏门处均设有“下马碑”,文官至此要下轿,武官则要下马。门外还曾建有砖砌照壁,于清光绪年间被毁。而在关城西大街的街面上,还曾建有“大成坊”木质牌楼一座,该牌楼因年久失修,逐渐倾斜,于1952年拆除。
此外,孔庙内经历代多次增补,还建有魁星楼、崇圣祠、文昌宫等,但现在剩下的只有大成殿是原建筑物,虽外形仍保持原有风貌,但门窗部分已改为现代式样。该殿于1984年被定为山海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海关区极少的距今已有540年以上历史的祠殿建筑。
孔庙虽建于明,但盛于清,衰于民国。在解放前,每年都有规模很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的组织者都为当地的最高长官,时间为旧历2月的上丁日和8月的上丁日。丁日是按天干地支计日方式排定,所以祭孔也被称作“丁祭”。此外在夏历8月27日孔子生日这天,也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据当地老年人回忆,每到祭祀的时候,老百姓杀猪宰羊,孔庙内鼓乐齐鸣,香火缭绕,特别热闹。
在山海关的一些史料中,记载着关于在孔庙里发生的美好传说。在民国年间孔庙的西院改成临榆县立小学,相传解放前夕在泮池内出现一种怪鱼,肚皮朝上游动,学生不知是什么鱼,就去请教校长万平钧,万平钧为其取名叫翻身鱼,第二年山海关解放,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而至今悬挂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上的牌匾,据说在榆关事变爆发后,一直藏身于先师庙内,才没被日寇抢夺走。
山海关的先师庙是古城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山海关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孔庙正在着手复建,大成坊、大成殿、泮池、崇圣祠等建筑都将重新修复,届时游人可身临其境感受先贤留下的厚重文化。
秦皇岛先师庙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西大街山海关总兵府景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