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寺。殿内有17尊唐塑佛像,仍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
寺庙里有一个佛坛,长8点4米,宽6点3米,高0点7米。佛坛上分布着雕像,有17尊唐代雕像,是佛陀、弟子和菩萨的经典组合。人物丰满美丽,姿势自然生动,表情逼真,服装线条简洁准确,主次分明,分散,营造了佛陀庄严和谐的秩序感。
释迦牟尼佛位于中心,坐在莲花桌上,深红色背光镶嵌瑞物,印刷,丰满圆润,善良的脸,柔软的眼睛向下看,与游客形成交流,丰富的宝蓝色头发,是一个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概念,感人的作品。自古以来,我不知道有多少虔诚的实践者和他有过深刻的对话。
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两侧,带侍从和信徒来恭听。
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开,目瞪口呆,显得虔诚而恭谨,仿佛要把佛说全记在心里;守护菩萨戴璎珞,约宝环,婀娜多姿,长相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守法天王威武健壮,张眼观察外界,侧耳倾听圣言。其余的,仰望童子、调情、佛林等15尊雕像,都是佛坛。
这些雕像自然动态,表情逼真,丰满美观,夸张适中,衣服线条简洁准确,和谐流畅,栩栩如生,与敦煌莫高窟唐代雕像相同,给人一种现实感和动态感。
唐代的雕像逐渐过渡到崇尚现实的审美原则,形成了朦胧含蓄的美感。同时,它通过宁静的表情表现出对世界的怜悯和关怀。在姿势方面,唐代雕刻家致力于体积和动态表现,身体扭曲为S型,丰满,身体强壮。这一点在左右护法天王身上最为明显,胯部带动身体向一侧扭动,夸张有度,就像两个释放自然的舞者。
寺庙里,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和石狮。这些雕像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雕像相同。佛坛周围的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蕾丝和莲花花瓣。这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杰作。
为什么这样的唐代建筑能保存完好?答案应该从三个方面找到。从地形和气候来看,这里高背风风,相对干燥,有利于木结构建筑的完整保存;从地理位置来看,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市中心,藏在偏远的山区和乡镇,不太引人注目,可以避免唐朝以后的大规模灭亡和刀兵抢劫;最后,由于当地人民的精心保护,避免了其他可能的人为破坏。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了完美的保存。解放后,国家非常珍惜古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维修,更好地保护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