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为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的白居寺。一般简称班廊德钦,即吉祥轮大乐寺。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西北端的一座山上,三面环山。周围的山梁用夯土砌成城墙,上面有城堆和观敌台。整个寺庙建在山上,建筑群以措钦大厅和白居塔为中心,建筑宏伟壮丽。
全寺共有古巴、钦格洛、罗布干、德瓦晋、赛贡、司岗王玛、仁定、顿格洛、拉岗、结布久、翁卡、西奈、列珠、常米及、康萨、拉乌、夏钦巴等17个扎仓,以及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佛殿。此外,还有扎夏和僧舍。全寺分为格鲁、噶举、萨迦三个教派,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是江孜县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同时,白居寺的群体建筑并非一次性完成,措钦大殿的建设要早于白居塔。一般认为,白居寺(主要指措钦大殿)建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即公元1390年,后藏大贵族帕巴贝之子贡嘎帕为祭祖修建了桑波仁波林佛殿,原名江热寺。贡嘎帕的儿子曲吉,1414年·饶登贡桑帕邀请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珠杰主持扩建佛殿和僧舍,以孝敬母亲,还愿。因此,他建造了白居塔,并更名为白居寺。
措钦大殿作为白居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具有典型的藏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大殿朝南,共三层。底层为经堂,殿门后为前室,右为护法神殿,左为小佛殿。前室为大经堂,有48根柱子。大经堂东为法王殿,西为金刚殿,东西配殿对称统一。大经堂后部为后殿,有8根柱子供大菩提铜制佛像。
大经堂二楼中间是天井部分,有两座佛堂,右边是小经堂,左边是第一层经堂,东北角是弥勒佛像的头;北侧是萨迦五祖、宗喀巴大师、布顿大师、二世达赖、三世达赖、一世班禅、五世达赖、七世达赖、顿吉灵贝活佛。左佛堂为罗汉殿,后壁前供一佛二菩萨,左右绕壁影塑山岩,周围有十八罗汉泥塑。前壁画有佛传故事。弥勒殿位于左佛堂之南。
在措钦大厅的二楼,还有道果殿和拉基大厅。道果殿是右佛堂,中间画着一幅约3米高的大型时轮曼陀罗壁画,后持在后壁中间,两侧是萨迦派祖像;拉基大厅是寺庙会议的地方。旁边是一个存放杂物的仓库。
大厅的第三层只有一个大厅,被称为夏耶拉康。大厅的墙壁上画着精美的坛城壁画,也被称为坛城殿或无量宫,因为它以坛城而闻名。
从1418年到1425年,措钦大殿作为白居寺早期的主楼,历时8年。许多宫殿后来逐年扩建,但整体与局部相当和谐统一。例如,主厅与配殿、走廊与转经堂、会议厅与仓库的布局都是根据总体需要进行安排和设计的,因此布局井然有序。此外,宫殿内的梁柱和外部建筑装饰从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传统的藏族建筑特色和佛教装饰的审美品味。
据说白居寺建筑群中有18种美丽圆满的建筑美学理念,而措钦大殿则是十八圆满第一项。措钦大厅建成后,寺庙主饶丹贡桑巴也为寺庙建造了一堵大墙。每边有280步弓。墙上有20座角楼作为装饰,有6扇门,墙外有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主楼大经堂与辅助建筑塔、墙壁、角楼与周围树木形成了有序的空间布局关系,分散、和谐统一。
与措钦大厅相邻的是中外著名的10万座塔,即白居寺吉祥多门塔。今天,她的名声似乎远远超过了措钦大厅。因此,白居塔的建设使江孜城著名的雪域令人惊叹。特别是寺庙的雕塑和壁画在促进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和藏族绘画艺术学校风格的形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远处看,措钦大厅和白居塔相得益彰。层层收缩的塔体,覆钵式高大的塔刹,白色的塔体,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
意大利著名藏族学家杜齐教授曾强调:这座塔反映了西藏的建筑风格,因此特别需要研究。事实上,白居寺10万座吉祥多门塔,作为西藏建筑史上塔寺融合的建筑模式,可以说代表了西藏佛塔寺建筑的最高水平,值得后代崇拜和研究。
从佛塔类型来看,白居塔的建筑形状为藏式嘎当觉顿塔式。塔底座长约40米,塔基占地62米,全塔总高度42.4米。占地2200平方米。分为三瓶、塔顶三部分。全塔共九层,塔瓶以下共五层,一层为塔基。一层到四层,四面各建佛堂。形状为四面二十角(又称四面八角),每层逐渐收缩,层层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