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南宋一位皇帝经常来这座寺庙进香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位于九溪理安山麓的杭州理安寺。

据说南宋时期,宋理宗曾来寺进香祈祷国泰民安。明清时期,理安寺也进入西湖著名佛寺之列。

2003年,理安寺景区改造修复工程实施,与九溪烟树景观有机融合,提升深山藏古寺的幽僻意境,打造设施齐全的休闲旅游区,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

理安寺在古代被称为涌泉寺,因为寺内有与虎跑泉同名的法雨泉,也被称为法雨寺。五代时,高僧伏虎禅师住在这里。吴越王为此修建了一座寺庙。据说南宋时,宋理宗来到寺庙,变名为理安寺。

四年来,寺庙因山洪而毁。万历年间,有仲光字法雨,佛石山侬的和尚来到十八涧。因为喜山林深邃非凡,他们在这里建了一座房子。有一天,他们因为耕地挖了一块不完整的石碑,才知道这是古代的理安寺,于是重建成了丛林道场。当时,杭州文人和一些居民在这里组成了丹社聚会。明崇祯年间,理安寺开演青山之法。弘传禅宗支派临济宗法脉,后寺名在西湖佛寺名声大增。

清朝时期,由于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到来,原因不好的寺庙达到了全盛时期。寺庙重建,规模大,有山门、御碑亭、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藏经楼、方丈、住庵、松巍阁等建筑。根据历史记载,古代有佛舍利、古印度贝叶经等珍贵文物,但清咸丰寺庙被摧毁,同治后逐渐复兴,逐渐衰落。抗日时期,寺庙逐渐被摧毁。

现在的理安寺是2001年杭州市政府和园林文物局在原址地貌和基础上大致改造而成的。改造恢复的寺庙安静自然,南山古意悠长。

九溪桥,新梧桐桥,位于之江路九溪口。

1966年建成,1981年拓宽。长17:52米,宽20:9米,为钢筋混凝土桥。

九溪一号桥位于九溪路,跨九溪。民国23年(1934年)建成。1953年重建。长11点7米,宽5点5米,是钢筋混凝土二孔桥。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九溪二号桥又名望江桥。在一号桥北九溪路,跨九溪。民国23年(1934年)建成。长八点四米,宽三点四米,是钢筋混凝土二孔板桥。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灵隐大殿的原释迦牟尼佛像是用几百块樟木做的?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杭州最早的著名寺庙,也是中国十大佛教禅宗古寺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的灵隐山麓,背靠北峰,面朝飞来峰,两峰威胁,森林秀丽,古山古寺云烟万状。著名的灵隐寺位于灵隐寺中轴线第一入院北端。

原名觉皇殿,坐北朝南,清代风格单层三檐歇山顶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宽7间,深5间。

大雄宝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崎岖,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厅中央是一座24.8米高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美丽庄严、生动魅力,点头俯视,令人钦佩。这是中国最高的木雕坐佛之一,也是一件罕见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侧有20尊天立像,正殿后两侧有12尊圆觉坐像。大厅后壁有慈航渡和五十三参岛屿立体群塑,共有150尊佛像。中间是鳌鱼观音立像,手里拿着净水瓶,普渡众生,塑造童子及其观音故事。好财童子拜名师53人,第27位拜观音成佛。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观音的两边是弟子的好钱和龙女,上面有藏菩萨,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个佛山造型生动,艺术价值高。

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灵隐寺原释迦牟尼佛像被毁。

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建寺庙时,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术家以唐代禅宗佛像为基础精心设计的。佛像高19:6米,是原释迦牟尼雕像的两倍多,用近100块樟树雕刻而成。佛像端庄庄重,气势磅礴,低眉细目,风采十足。

灵隐寺的起源与一只大雁有关

灵隐寺,又称云林寺,位于西湖西侧的灵隐山麓。它是杭州最早的名寺,也是中国十大佛教禅宗古寺之一。经过1700年的风雨,灵隐寺成为历史文化的宝库。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江南著名刹之一的灵隐寺。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杭州最早的著名寺庙,也是中国十大佛教禅宗古寺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的灵隐山麓,背靠北峰,面朝飞峰,两峰威胁,树木秀丽,山中古寺云烟缭绕。

跟随西湖老照片,寻找杭州的历史记忆!

开山祖师是西印度僧人惠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从中原云游到浙江,到武林(即今杭州)。看到一座山峰,他叹了口气:这是中天竺灵鹫山的一个小山岭。不知道是什么代人飞来的。佛在这个世界上,大在仙灵之中。于是在峰前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做灵隐。

又传灵隐寺原名灵鹰寺。建于唐初。据说1400多年前,今秦岭湾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凤凰朝阳地。原来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来,一位姓吴的僧人住在山后,打柴种地为生。有一天,僧侣们在笔架山丛林里打柴,因为天热,脱下道袍,挂在树枝上,又去忙碌。突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子拿走,向南飞去,落在灵隐寺。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却看到这里绿树成荫。绿影婆旋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清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个翼状土丘;整个地貌就像躺在地上的巨鹰。吴僧人感悟为神指点,于是在这里烧香祈祷,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到碧钵和尚时,寺内有100多名僧人,耕地200多亩,牛十多头,井十多口,影响上五府、下八县。唐代贞观年间,有一天,碧波大师在寺庙里说,将军迟恭被朝廷任命平叛剿匪。路过这座寺庙,他看到这座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他特意进入寺庙崇拜神圣。他祈祷如果他能平妖镇压土匪,他会告诉皇帝拨款重建寺庙。尉迟恭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帝。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任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佛法在初创时并不繁荣,一切都只是初具雏形。南朝梁武帝赐田扩建,规模略显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经过全面修缮,香火旺盛。但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到五代吴越王钱柳,命令永明延寿大师重新开拓,新建石楼、佛阁、法堂、百尺弥勒阁,并赠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1300间,僧房300多人。

南宋建都杭州,高宗和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挥洒书法。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时期,禅宗大师具德和尚住在灵隐,决心重建,筹集资金。仅殿堂建成就持续了18年。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宏伟规模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被赋予灵隐为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如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城市范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