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近年来,古镇旅游一直是不少旅游爱好者的选择,他们会选择一些宁静且朴素的小镇安静驻足休养,但是越来越多的古镇被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原本的气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商业化还不算太严重的古镇——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第1张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只有两公里左右,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四千多年了,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非常的有历史感。其历史上溯千年,古镇因寺成祠,众多祠堂是其一大特点,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置,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其中宰相祠堂就有九处,分别是战国时期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

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惠山古镇众多祠堂中,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

这些祠堂大都是纪念祭祀历史上的名人,远至战国唐宋元明清,近至现代,许多名人都在此留下业绩和足迹,如范仲淹、周敦颐、李纲、朱熹、陆贽、倪瓒等等,他们有的本身就是无锡籍,有的虽然不是无锡籍,但他们的后裔移居无锡后为先祖修建了祠堂。现代无锡籍的名人也很多,荣毅仁、陆定一、钱钟书、荣德生等等,而钱钟书夫人杨绛,就是出自惠山古镇的杨藕芳家族。

游走在长街深巷中的名人祠堂,高堂深院中追寻着他们的历史足迹,感怀他们为国为民的风貌情操,沉醉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海洋之中,那些曾经那么遥远的人物,现在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斯人已逝,风范长传。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从这些方面看来,这里的祠堂还真是挺厉害的,中国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而且惠山古镇依靠这一点也成功申请到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第2张

古寺、古泉、古园、古祠、古河、古桥、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和文化景不雅,以及发源于此的惠山泥人、锡绣、竹刻、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吴地文化特色。1995年,惠山古镇和古运河被江苏省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庇护区。2006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历无锡十大丛林之首的惠山寺,始建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南北朝,自古以来香火旺盛。首先有了惠山寺,惠山镇的祠堂才围绕寺庙而发展起来。现在寺庙及附近还保存了完整的唐代听松石床、唐宋经幢、香花桥、宋代金莲桥、明代古银杏、清代御碑等珍贵文物。

惠山多清泉,历史上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可口,特别适宜泡茶,茶汤甘冽,被唐朝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宋朝时,惠山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饮用的贡品。

惠山古镇另一张闻名遐迩的名片,就是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泥人工艺品,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惠山泥人,取自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无论是古代民间故事还是现代劳动生活的人物,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略带夸张、憨态可掬的“大阿福”形象,以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喜感,深受人们的喜爱,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塑造的泥人,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现在古镇上不但有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把这种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惠山泥人以其独有的艺术风貌,成为深受国内外欢迎的最富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第3张

惠山古镇:无锡的“露天博物馆”

中国泥人博物馆是泥人行业内规格最高、藏品最全最多的主题博物馆,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博物馆建筑在原惠山泥人厂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外形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大师设计,馆内对中国的泥人文化,各种泥塑流派,特别是惠山泥人的发展历史与制作,都配有图文介绍,还展示了很多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泥塑作品。

作为无锡建设历史名城的一张名片,惠山古镇庇护修复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不竭优化古镇生态环境,庇护补葺文物古迹,发扬传承历史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0年,惠山古镇被评为“国家传统建筑文化庇护示范工程”。2011年6月,经专家严格评审,惠山古镇荣获“国家文物庇护最佳工程奖”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