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作为《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大观园可以说贯穿了整部小说,但从整体上看,大观园具体建筑的布局是第17次、第40次和第41次。这三次对花园的描述有明显的不同。第17次主要描述大观园的外部轮廓。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质言之,大观园的鸟瞰图是通过试才题对额画出来的,第四十、第四十一次是通过刘奶奶进大观园的事件,具体描绘了主人公住所的内饰。大观园外一内、一略一详、一大一小之间,大观园基本解释清楚,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展现在人眼中。在介绍大观园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明清园林建筑的整体风格,而明清建筑的风格多以明末清初文人住所为典范。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北方的花园大多以明末清初的江南花园为基础。大观园无疑深受南方花园的影响。那明清园林建筑的整体风格是什么呢?作者认为写意这个词可以扼杀它。所谓写意,与绘画中的写意有关,以审美为主,表现为纳须弥芥子。每一棵植物、每一棵树、每一座山、每一条水都应该有一种含蓄的审美表达,以塑造一种特定的审美意境。

众所周知,先秦两汉典籍中的园林多为皇家园林,气势磅礴,吞吐宇宙,如阿房宫、上林园等。魏晋时期是文学意识的时期。当时的文人越名教让自然,开始不追求绘画中的塑形,而是转化为写意。所谓生动写照,在阿堵。园林中的写意也源于此,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以作为例子。魏晋南北朝以后,园林艺术中使用写意方法的例子时有可见,如王维之王川别墅、白香山洛阳别墅等。

然而,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园林写意方法的高度发展是在中唐以后,在宋明清时期,其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园林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丰富,最终完全渗透到水、山、建筑、问题、室内装饰、盆景甚至园林的整体结构。(王毅的《中国园林文化史》)以下是《红楼梦》中山石写意、水写意、题目写意、建筑写意的描写,说明大观园的典范意义。

用山石写意。兹举原文(以下《红楼梦》原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贾政先看门。我看到前门有五个房间,上面有桶瓦泥鳅脊。门栏和窗户断都是精心雕刻的新鲜图案,没有朱粉。它们都是水磨墙,下面是白石台,切成西番草图案。左右一望,都是雪白的粉墙,下面的虎皮石,随势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然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章挡在前面。

众清客都说:好山,好山!贾政道:非这一山,一进来园内所有的景色都悉入目中,有什么趣味?极是。非胸中有大秋沟,怎么想到这一点。说完,往前看,看到白石玲,或像鬼,或像野兽,纵横拱立,上面的苔藓变成斑点,藤蔓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是典型的开门见山的建筑风格,正如贾政所说,不是这座山,一进公园里所有的风景都能看到,那就有什么趣了。”

重点是趣字,中国人更喜欢含蓄美,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山的写意效果主要体现在为整个花园创造一种自然和野性的意态和兴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审美家的情感引入与花园和宇宙和谐融合的境界。因此,后来宝玉提议将这座山命名为曲径通幽处,自然得到了奖励。

用水写意。兹举原文:我看到青翠的木头,奇异的花朵燃烧,清澈的溪流从花木深处倾泻在石缝下。再往北走几步,平坦宽敞,两边飞楼插空,雕刻刺绣的门槛都隐藏在山间树木之间。俯瞰,清溪泻雪,石登穿云,白石为栏,环绕池边,石桥三港,兽面吐。

它描述了大观园的水源。我们知道没有水是不可能的。水是连接各种建筑的纽带,也是《红楼梦》中独特的象征。一方面,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有柔软纯洁的象征;此外,它还具有滋润芳香的功能,因此宝玉将其命名为沁芳是非常合适的。抛开《红楼梦》,从园林的一般意义上说,水也是善、善而不争的象征,也能很好地体现民族文化心理。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用题额写意。第十七回中随处可见,第十七回中的回目是试才题对额。题额对园林景观的升华就像诗中诗眼的作用,题额甚至能赋予建筑独特的个性。比如宝玉的住处有海棠和香蕉,所以有宜红快绿的题目。黛玉的住处是风味森森,龙吟细细,还有娥皇女英流泪的经典。自然有凤来仪和潇湘馆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以文字为载体的问题是花园中最写意的。它能赋予亭台楼阁各种意义,表达建筑主人的性格和审美。一对一的话可以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用单体建筑写意。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部分,也是写意方法不可或缺的部分。《红楼梦》这部分的描写主要体现在第40、412次。因为这两次涉及的建筑太多,我们只举一个潇湘馆。原文如下:先到潇湘馆。我一进门,就看到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长满了苔藓,中间有一条石头路。……刘奶奶说:这一定是那个哥哥的书房。贾母笑着指着黛玉说:‘这是我孙女的房子。刘奶奶留神地看着黛玉,方笑道:这就像一个小姐的绣房,其实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结合十七回中外的外部描写,突然抬头看到前面的粉墙,里面有几个对夫修舍,千竿翠竹遮映。

大家都说:好地方!所以大家都进去了,只见入口是曲折的游廊,阶下的石头漫成了永路。上面有两三个小房子,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床上的椅子。从房间里又有一扇小门,出去是后院,有大梨花和香蕉。又有两个小小的退步。后院墙下突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只是尺许,倒进墙里,绕阶缘屋到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林黛玉的性格可以通过潇湘馆的内饰和外部布局来清晰地刻画。在某种程度上,建筑本身的性格反馈了林黛玉的性格,使建筑和人物塑造相辅相成。

简而言之,在大观园中,写意的例子无处不在。虽然它们的具体表现非常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是通过刺激美学家的心理活动,包括艺术想象力,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景观的限制,从而将景观美学引入更广泛的领域。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穆欣先生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不好。放在水里,好看。这些判断也适合大观园建筑。如果把《红楼梦》里的人物抽走,就不会觉得大观园有什么特别之处。既没有皇家园林风格,也没有扬州园林那么随意。

事实上,正是因为大观园是一个年轻的王国,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男孩和女孩生活的地方。其内在逻辑是,由于人物的存在,大观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谈论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魏晋之刘玲曾说过: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吊衣,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观园内的建筑也可以看作是人物的外衣。怡红院之于宝玉,潇湘馆之于黛玉,恒芜园之于宝钗,稻香村之于李婉,秋爽斋之于探春,长翠庵之于妙玉……都是建筑和人物气质的统一。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我们知道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潇湘馆的院子里布满了竹子。连房子的墙壁和纱窗都是绿色的,形成了高贵的氛围。竹子的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它就是四君子之一。黛玉本人虽然依赖别人,但从不卑躬屈膝,反而有很强的自尊心。所谓质地干净,来来去去,强于污淖,与竹子的性格统一。此外,上述娥皇女英流泪湘竹的典故象征着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薛宝钗的住处是衡芜园。我们来看看衡芜园的描述:大玲珑的山石迎面突出,各种石头四面环绕,覆盖了里面所有的房子,没有花木。我看到很多异草:有牵藤,有引藤,有垂山顶,有穿石缝,,甚至有屋檐和柱子,有盘阶,有翠带,有金绳,有丹沙,有金桂,有花香,无与伦比。薛宝钗是个正规的人。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她不做自己的事,不说话,问摇头,不知道。她非常善于做人,从贾的母亲到丫鬟,都说她的好。薛宝钗很优雅,从不爱花,也不涂脂抹粉。虽然很多红学家极度讨厌薛宝钗,说她藏奸,但作者并不这么认为。正如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所说:作者处理这两个人(贾政、薛宝钗)的心情非常严肃,不能任性忽视。

香草美在屈原的《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至少在建筑环境中,曹雪芹把宝钗置于香草的环境中。然而,草和竹毕竟有很大的不同。竹子一心一意地耸立在天空中,而草则垂檐绕柱,萦绕盘阶,曹公是否在竹和草的形式中隐含了人物的性格尚不清楚。让我们来看看恒芜园的内部陈设:当你进入房子时,雪洞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玩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当地的瓶子里有几朵菊花,还有两本书,茶嫁妆茶杯。床上只挂着青纱窗帘,被褥也很简单。连贾母也看不下去了,怒着凤姐为什么不加些家具。

薛宝钗的性格可以从内饰陈设中进一步读出。作者一直认为,一个人在每个人面前表现得多么体贴,多么体贴是可以假装的,但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这些方面不能假装,可以深刻反映角色的性格。宝钗可能一点也不看重这些外在的东西,绝对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做作。曹公在建筑陈设中再次指出了宝钗的性格,但很多人却视而不见,真是浪费了曹公的匠心。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最后,秋爽斋是探春的住所。更不用说它建筑的外部布局,更不用说它的内部陈设了,只有秋爽这个词才能概括探春的性格特征。探春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独立的女孩。她喜欢市场上卖的小玩意,会让宝玉给她买,一点也不尴尬;她想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所以她呼吁花园里的许多姐妹开一家海棠诗歌俱乐部;当王太太被贾母误解时,她敢于站起来为王太太抱怨;当王熙凤生病时,她接管了管家的任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被称为贾府的责任承包制;当她被欺负时,她敢于在王善保的脸上扇耳光……探春的性格如此丰富,不禁让我们惊叹怎么‘爽’字了得!

兹举秋爽斋描述:探春素喜阔朗,这三个房间从未被隔开。当地有一个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中有各种名人法帖,还有几十个方宝砚,各种笔筒,笔中插的笔像树林。那边有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里面装满了一袋水晶球。西墙上挂着一大片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对对联,是颜鲁公的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中有大鼎。左边的紫檀架上有一个大观窑,盘子里有几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右边的洋漆架上挂着一个白玉比目钟,旁边挂着一把小锤子。这样的房子陈设仍然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三个房间从来没有被隔开过看起来很宽敞。此外,名人法帖、宝砚、笔筒、汝窑花囊、白菊、烟雨图、佛手等都象征着大气开阔的性格。从秋爽斋的陈设中,探春的性格可以站起来。

大观园与小说情节发展的关系

浅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小说或戏曲的情节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常见。《西厢记》的普救寺、《牡丹亭》中的牡丹亭、《长生殿》中的长生殿都衬托出人物活动的氛围,促进了情节的发展,《红楼梦》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曹雪芹构思这么多人物的前提是让人物有活动的地方,为事件的发生提供空间。那么,为什么曹雪芹一投手就能描绘出如此华丽真实的大观园呢?我们必须从曹雪芹的家庭背景开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已经当了20多年的江宁编织官。康熙南巡六次,四次驻扎在江宁编织大厦。由此可见,曹家有接手驾驶的经验,巨大的荣耀自然会在长辈口中传播,以至于曹雪芹对这样的活动有很多了解,这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曹雪芹之所以编造元妃省亲,是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大观园是必须的。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之初,应该先定下大观园,然后找到合适的理由建大观园。所以才会有元妃省亲,就是这样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从创作的角度得出结论,曹雪芹已经构思了很多女儿活动的地方,不是为了元妃省的亲戚而建大观园,而是不得不编造元妃省的亲戚。这是基于大观园里的建筑和每个女儿的气质。不然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巧合呢?建造一个花园,花园建筑的性格和人物是如此统一?

由于大观园是因为一个合适的理由(元妃省亲)建成的,曹雪芹需要向读者展示这个地方,让读者对主人公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生动的认知。因此,曹雪芹安排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和刘奶奶进大观园两个重要回顾,从粗到精,从远景到近景,从宏观到微观。在这两次中,我们可以看到贾正和贾宝玉的关系,贾正的清客群体性格,刘奶奶的性格,贾母的性格,以及许多女儿的性格,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出现在第40次,41次,都有个性的表现。性格确立后,会出现湘云醉眠芍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刘奶奶三进大观园等各种事件。

还有一个典型的园林建筑促进情节发展,那就是滴翠亭事件。我们先来看看滴翠亭是什么样子的:原来这个亭子四面都是游廊曲桥,盖在池子里的水上,四面雕刻的隔墙上贴着纸。事情是这样的。小红和秋儿在亭子里说贾云给了小红手帕,然后宝钗不小心听到了。宝钗用金蝉脱壳的计划说黛玉藏在亭子旁边,所以小红误解了林黛玉刚才说的话。研究人员一直以此事件责怪薛宝钗,说薛宝钗藏奸陷害林黛玉。小滴翠亭,能促进小红的后续事件,也能使宝钗与黛玉的关系变得微妙。

从大观园建筑本身入手,探索园林建筑对文学中人物塑造与情节发展的关系。笔者认为,既然园林建筑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那么它们一定有一定的文学气质。抛开人物独立研究建筑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毕竟是隔靴挠痒,建筑的性格站不起来。大观园作为一种虚构的文学园林建筑,却能代表明清园林建筑的典范,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与其说人们喜欢推崇大观园作为园林建筑群,不如说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和理想主义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