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由于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思想和绘画中师法自然的艺术手法,园林建筑大多以山水为主。在传统哲学中,道教也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中国园林建筑哲学的根源。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袁枚在《花园记》中提到,应根据实际地理环境进行建设,从中可以看出花园建筑的自然、随意、当地材料的特点。在建筑中,教师自然是对生态概念的一种表达。在园林建筑设计中,亭、走廊、门窗的设计反映了建筑、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的生态概念。

例如,拙政园的微风、明月、我和与谁坐在一起都是人、自然和建筑之间和谐统一的交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窗户、亭台楼阁、走廊等设计成中空形式,增加了园林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流,使建筑更接近自然环境,园林外自然空间中物体的层次感也可以延伸到建筑的内部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园林建筑的意境与中国绘画艺术相同,应以艺术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园林建设与绘画相同,要立意深远,手法写意,在《园冶》中描绘中国园林建设对绘画意境的追求。例如,在窗户的设计中,漏窗是一个很好的画框。通过它,您可以欣赏园内四季变化的美景,增强园林设计的层次感,展现园林建筑设计的意境美。在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中表达绘画意境的方式: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1)主次明确。园林建筑的设计受中国山水画艺术中主景与次景关系的影响。无论是皇帝的宫殿还是花园都有主有次,主场特别突出。例如,在拙政园的建设中,远香堂是主要的景观建筑。公园内的其他景观和建筑都以这一主要景观为中心。池塘、竹林和假山建在主要景观建筑的南侧,荷花池连接在北面。这也恰恰证实了中国山水画要求画面主次清晰的艺术手法。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2)虚实结合。由于园林建筑设计受中国画的影响,虚实相生的关系也体现在建筑中。园林建筑有实有虚,其中天井与庭院之间的空间为虚,而墙与屋顶为实,这些虚实结合的空间使园林建筑的表现层次多样。中国人一直喜欢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因此,在建造园林时,精华部分会隐藏在岩石或树林中,使有限的空间能产生广阔的景深效果,从而体现出含蓄内向的美。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3)密度相间。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常用密度来破坏画面中平均整洁的感觉,园林建筑也是如此。在园林建筑中,布局设计应遵循密度相间的标准。例如,位于苏州的网络公园是密集的典范。它的形状又短又精致。周围的亭台楼阁也以小巧透明为特色。因此,虽然网络公园有很多建筑,但它看起来并不拥挤。虽然景观小巧多样,但看起来并不拥挤。正是这种疏密得当的设计,使网师园成为以少胜多的代表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明轩是基于网师园的殿春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

(4)曲线应用。在《南田论画》一文中,提到山水画要想意境深远,就必须运用曲线。山水画通过面内容有序结合,主次安排得当,体现这一审美观念。山水画是用曲线在平面画布上展现广阔的空间,而园林建筑则是用曲线在真实空间中使空间更具层次感。其中,走廊的曲折设计最容易让人们体验曲线的流动性。走廊的曲折使花园建筑的空间产生了动态的曲线美。曲线走廊将建筑空间分为许多连接空间。虽然近在咫尺,但空间有很强的景深感。在命名园林时,也体现了曲线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比如曲园里有一个叫曲水亭的建筑,可以看到水流回旋;从回峰亭这个名字中,人们可以看到回峰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