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水牢”真相】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第1张

站在万寿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会发现西堤以西的湖水当中有一座孤岛,这座孤岛上的建筑叫做治镜阁,因为治境阁是建在湖中孤岛之上,四周都是水,没有陆路连接,因此在八国联军火烧颐和园的时候躲过了一劫。

不过今天如果您有机会登上小岛的话,就会发现,偌大的治境阁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堆残垣断壁,那么这么大的一组建筑是如何消失的呢?按照目前的资料推断,这个湖中建筑并非毁于战乱,而是在慈禧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缺少木料,直接将治境阁拆除,将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说白了,这建筑没毁于侵略者的手里,反倒是被自己人给拆了。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治镜阁很有特色,它的外层有一个大概五丈高的一个城,里边有一个比外城高一倍的一个城,在这个城台的上边建起三层楼阁,这个三层楼阁按宗教界的说法算是坛城式的建筑。过去因为它是禁区,没有人去过,所以人们对这个建筑它究竟是干什么的产生了猜疑,以至于后来有人说这是一个水牢,宫女太监犯了错误就关在里面。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第2张

北京的黄鹤楼】

话说在昆明湖的南湖岛上,乾隆的时候这儿有一个三层的高阁叫望蟾阁,这个望蟾阁是跟那个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是南北对应的,但是后来也变矮了,据说在慈禧重修之前,就已经矮了不少,规模也缩小了不少。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现代重修前最后一个版本是清同治时期的,高三层。乾隆时期南湖岛上的望蟾阁和它一模一样。今天,望蟾阁的遗址上是单层的涵虚堂,南湖岛失去了统领全局的高层建筑,整体景观大打折扣。

颐和园会长个儿】

其实颐和园重修后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变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园大戏台就是增高的一个。颐和园中大戏台这个地方,原来在清漪园的时候,是一个四合院,是一层的戏台,它名字叫怡春堂。但到慈禧的时候,乐寿堂这儿是慈禧的寝宫。慈禧喜欢看戏,不仅是喜欢看戏,而且还喜欢编戏。所以说,就在离这个乐寿堂不远的地方修了这么一个大戏台,这个原来是一层的房子,变成了三层的大戏楼。这个就是盖高了的,由一层变成三层。

除此之外,颐和园的这个围墙,也是由慈禧来加高的,这样一是保证了她的安全,二是降低了她遭遇刺杀的风险系数。应该说这次工程其实也不小,基本上从北墙到东墙都进行了加高。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第3张

隐藏在颐和园山水中的秘密

【烧不着的宝云阁】

宝云阁,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铜亭,保存得还是相当完整的。而且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不仅铜亭,整个万寿山西部的很多建筑都保存完好。如果说铜亭是因为通体由黄铜制成,才在火灾中幸免于难的话,那么其他的那些木质结构建筑呢?为什么在东部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这些建筑却保留了下来。

这个疑问困扰了人们很多年,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与北京的风向有关,因为八国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是十月份,风由西向东吹,当时放火时是以佛香阁为中心,所以万寿山东边的建筑损毁比例大于西边的建筑。东边火助风速烧得多一些,而西边因为风向的原因,所以没有被毁。(文/首都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