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三山-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建设形式

一池三山-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建设形式

据记载,一池三山起源于道家。

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万物的起源,万物生一、二、二、三。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

道教崇尚自然,无为顺应,淡泊自由,也崇尚神仙思想。

据说东海之东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英洲和仙人居。仙人有长生不老的药。食物可以长生不老,与自然共存。道教的自然观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即倡导自然、教育自然、追求自然仙境。因此,以自然仙境为园林艺术主题的园林应运而生。

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有一种持久的建筑形式——一池三山。

一个池指的是太液池,象征着东海,三座山象征着蓬莱、方丈和英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典范,也出现在民族园林辉煌时期。景观中的一池三山形式表现为在一个水域安排三个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

一池三山布局广泛应用于古代皇家园林中,如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唐代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东京根岳大方沼、元大都太液池(今北京北海)、清代圆明园福海、颐和园昆明湖、避暑胜地等。本文选取了五位代表学习。

一池三山-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建设形式

历代宫园采用一池三山布局选择: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全部人工开挖,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环碧三个岛屿,中间连接着长堤一茎芝云堤。堤岛将湖分开,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和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形成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艺术理念附图。与昆明湖、北海烟波浩瀚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堤岛错落有致,幽静深邃,因此玄烨诗赞自有山川开北极,自然风光胜西湖。”

颐和园

颐和园游韧有余,充分发挥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清怡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上设立三个岛屿的做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分为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和南湖。每个水面都有一个岛,西湖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有藻鉴堂山岛,南湖有南湖岛,形成了一种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不仅塑造了三个大岛,还在南湖水面上增加了三个小岛,一个个了解春岛、小西玲和凤凰墩。这三个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杭州西湖

游览杭州西湖仍能找到一池三山的影子。辽阔的外湖西部有三个岛屿,南面最大的是三潭印月的小赢洲,中间的是湖心亭,最北的是阮公墩。三潭印月水域由桥堤分为四大块,呈田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如仙山琼岛,故称小赢洲。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环岛皆水,古人称之为太虚点。阮公墩是原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挖泥堆积而成,故称阮公墩。此外,还有孤山位于里湖西南角,四面环水,一峰耸立,东西长而南北窄,形状像水中的卧牛。白居易被称为大海中的仙岛蓬莱,诗云请回头看,蓬莱宫在水中央。

一池三山-千年传承的中国园林建设形式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原本是一片积水弥漫的洼地,三岛布局。水池东北角的小蓬莱岛,因势利导,疏浚成池,环绕树木,建成以水为主的风景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园区面积的五分之三。向远香堂望去,我看到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两岛。东岛有霜亭,轻如飞,藏而不露。以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必须满林霜的诗意名义。西岛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除了东西两岛,西园北半部的池水里还有一个岛。岛上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如宣、浮翠阁、李亭等。,风景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布置了三个岛屿,起到了分水、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的意境。

留园

园林是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可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中间以山水为主,蜂山回抱,水面上仍有一池落一乱碧水,上荫紫藤花架,繁英累累。著名的留园三峰一冠云峰、瑞云峰、秀云峰矗立在鸳鸯厅北院。冠云峰雄犷居中,瑞云峰、秀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前临水池洗云沼,人们把冠云峰比作刚出浴后正在梳妆的少女,从它的倒影中可以看出。冠云楼建在建有冠云楼,有匾额题仙园停云,意思是三峰留在这里,看起来像蓬莱仙园,可谓天堂胜地。由此可见,留园三峰仍取白蓬莱三岛布局。(文/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