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隐逸与园林的历史在中国都非常古老,在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出现之前,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但“园林”一词,是魏晋南北朝随着士人园林的出现而出现的。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典型代表的士人园林,就是在隐逸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萌生、发展的,并体现出一种萧致、淡泊、自然的隐逸色彩。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第1张

一池三岛

一池三岛做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权利的魅力使帝王惧怕死亡,希冀长生不老,永坐王位。秦始皇听信东海之中有三座神山,上有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求仙心切,多次派人甚至亲临东海寻觅仙踪,回后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三座岛,象征东海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一池三岛”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一种经典模式。

拙政园以一高一低两种山岛、一座平地岛、和三座亭表现一池三岛,三岛没有造成中部空间逼仄之感。一池三岛布置的文化涵义源出于中国帝王的求仙长生思想,而拙政园池岛乃文徵明笔下的山水意境,是文人隐居象征符号。

五峰仙馆

留园“五峰仙馆”为苏州园林最大的楠木厅堂,庭院内堆一数峰耸立的假山,象征庐山五老峰,庭院以石板铺地,象征山的余脉。馆后有清泉,加强山的意象。“五峰仙馆”名借李白《望五老峰》诗之意:“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馆名暗喻园主隐遁山林,不为官臣的心态。

“五峰仙馆”假山附比庐山五老峰,开门见山暗喻隐居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五峰仙馆”石板铺地和湖石台阶,也是隐居山中的符号。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第2张

又一村

留园又一村是由陶渊明隐居意境的布置,占地十余亩,已隐居为主题。又借用陶渊明作品《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内容,山上设“至乐亭”和“舒啸亭”。两岸植桃柳,与小溪呼应构成避世的世外桃源,是文人隐居的理想意境,表达“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内心世界。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表白园主深刻认识到人生本意,出世隐居与鱼鸟一样,摆脱功名利禄羁缚,如鱼得水,如鸟出笼,回归自然,悠闲生活才是人生根本法则。这是园主向老庄学习,向陶渊明学习,也向佛经中去寻开悟的结果。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梯云室

网师园“梯云室”体现道教求仙思想的主题。提名来自唐张读《宣室志》中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假山对面设圆洞门,题名“云窟”,内布置树木山石,形成对景。站在假山上观看“云窟”,恰似一轮满月,内中布置树木山石又如夜观月亮之图案,使人联想起“吴刚伐木”的神话故事。

假山如云朵,象征周生梯云取月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第3张

“云窟”,恰似一轮满月

“梯云取月”意指学道求仙,不吃人间烟火食,已经到了隐居的最高境界。

苏州园林景点布置中的隐居思想

狮子林瀑布

狮子林瀑布的文化内涵,其中,东篱佳色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意,暗喻隐居。三叠瀑布叠成绝壁状,于下仰观,犹如身临庐山三叠瀑布。随流散漫,泛漫而下,斯谓:‘作雨观泉’之意。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上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显然,瀑布具有园主归隐的象征义。

狮子林瀑布象征园主贝氏归隐自然

以隐居园林的清朗风雅来抗衡朝仕的污浊纷繁,园林也就成了隐逸文化的基本载体。在隐逸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在园林中追求人格、气节和理想,于是对自然的审美意识逐渐苏醒。同时,园林的艺术构成也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其精神内涵也得到了提高。(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