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建筑采用庭院的形式组织空间。同时,庭院作为室内外、单体和群体的纽带,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各个方面有着普遍的联系。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1、传统庭院的文化渊源和类型

中国传统庭院可分为三种,即家庭、宫殿(朝廷)和花园,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作用于庭院的庭院类型——生活类型、公共空间类型和观赏类型。

1、家与庭

屈原曾以哲人的气质发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传统的庭院生活方式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任何建筑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新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核心家庭分居模式的出现,庭院的出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所有其他制度的礼仪都来自家庭。在石器时代的群居模式中,已经形成了内向的领域空间,但庭院尚未形成。

几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人少,动物多,人不胜于动物、昆虫和蛇。自然灾害、野兽袭击和部落战争都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因此,防御成为生死相关的功能要求,渗透到建筑中。就像房字意一样,《释名》说:房,防也。说文解字说:户,护也。家庭的防御功能需要决定庭的内向空间形式。

由于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动荡局面,在房屋设计中反复强调防御的意义。房屋的外墙或墙壁被认为是安全的需要;门窗不能在周围的墙上任意打开,因此庭院作为照明和通风任务不能消失。然而,防御的功能并不是家庭采用庭院布局的唯一原因。梁思成指出: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其他文化也有防御庭院。

然而,在中国,我们掌握了庭院部署的优势,放弃了它的防御部署,保持了它美丽的走廊内心的宁静,为居民提供了户外生活的专业知识,并得到了保存和利用。为什么其他文化中原始建筑的向心布局和功利主义的庭院形式不能像中国庭院那样成为一种常见的类型?其中,家庭文化对庭院空间的文化认同不容忽视。在建筑出现之初,建筑的本质就是生活。中国其他建筑类型都采用了家庭的空间形式——庭院。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庭院的产生也与宇宙观和空间观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可以从宇宙的意义发展中得到启发。宇宙的意义发展通过屋檐-屋檐-边界-空间,宇宙的意义从支柱发展为时间。所以宇宙一词有三个意义:屋檐和栋梁;空间和时间;天地。因此,宇宙一词共同揭示了中国传统宇宙观与家的关系——中国传统宇宙观和空间观是从家庭建筑活动和住宅建筑构件中衍生出来的,反映了家庭文化的时空观。《广雅·解释二说:凡言宇宙,都居之义。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中国宇宙的概念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宇’是由‘宇’进出的。中国古代农民的农合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从房子里得到了空间的概念,……从宇中进出,获得时间观念。”

家在形成空间观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墨子·经说:宇,东西家南北。这里的宇一般指空间。墨子在解释空间概念时,把家放在东西和南北之间,而不是东西中南北,这意味着强调家在中国传统空间概念中的重要性。墨子的意思是‘我’住的地方叫‘家’,空间取决于‘家’。中国传统的庭院空间决定了其以家庭为单位的防御性内向建筑布局,以宇宙观为核心的家和庭的空间形式,在文化层的累积作用下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丰富而完美的形式。同时,家和庭相互影响和作用,甚至融为一体。庭院既是家的代名,也是庭的代名。归根结底,家庭与家庭的结合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居住类型,对其他建筑类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朝与庭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朝廷、宫廷、王庭、宫廷、禁庭等都是与国有关的公共庭院空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关系可以用家国同构来描述。家国同构是指中国古代家与国社会基础相同,原则相同,同构关系相同。人们常说家天下这个词,说明家即天下,天下即家。孟子说:人有恒言,都说,‘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墨子还说: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家与国理解的一致性。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细胞,国家和家庭只是每个人和小家庭的关系。

就建筑而言,这种家国同构导致国家建筑类型(宫、庙、郡)采用家的空间形式——庭。家庭日常居住的四合院也是王城和宫殿的同构体。礼仪作为中国传统人格行为指南,也以家为中心。礼仪根据家庭模式,使家庭与生活的宗法等级关系伦理化、制度化,将人、家、国联系成一个整体。宫殿、衙门、寺庙等公共建筑空间是中国建筑的精髓,在这些建筑的庭院空间中,礼仪的作用更加充分。中国宫殿原本是房屋的放大,外朝内庭,前朝后卧,符合‘天地之道’,‘阴阳之道’,也是礼制秩序的本质体现。”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3.园与庭-天人合一

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审美原则中,儒家和道教都研究了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最重要的侧重点。儒家重人,道家重天。花园深受道教的影响,注重自然,特别是从诗歌、书籍、绘画等艺术领域对自然的尊重也深深影响了花园从内涵到形式的各个方面。而传统的庭院建筑,看作是儒道对立互补的中间地带。

园与庭的结合是儒道的融合。它与园林的区别在于花园与花园代表了花园范围的两个界限。园林是道教文化对庭院的限制,是在庭院空间中表达对世界的向往。总之,传统士大夫阶层无处不在的自然情结,决定了园林文化对庭院空间的深远影响,从隐逸文化、天人之际宇宙观、士大夫人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原则。

2、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庭院中提到的三种传统庭院中,以人居类型为起源,多指居住庭院。另外两种而来的另外两种庭院类型,又发生了变化。住宅庭院有两种,一种集中在传统住宅中;第二种是皇家(或高级)住宅建筑,在住宅类型的基础上融入了公共建筑的庭院特征。宫殿、庙宇、衙署、宗祠等建筑都体现了城市空间庭院,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观赏类型表现为园林中的局部庭院景点或庭院园林,作为园林整体的一部分,具有庭院的特点。1.中国传统民居

从住宅的历史发展来看,庭院类型是传统围绕空间观的主线逐渐演变和完善的结果,表明社会形式、生活形式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从地域上看,各地的民居采用了不同的庭院形式。住宅庭院空间具有家庭、封闭、小规模、重礼制等共同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地区形成多种当地空间形式。以下仅以一些典型的民居、宫殿、园林为代表进行分析。

①北方四合院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经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四合院的平面类型和原型。北方四合院以五室为原型,庭院空间开放,建筑围墙以单层为主,庭院组织以纵向串联为主。中原以山西为例。山西晋中盆地四合院平面类型中庭院规模小于北京,正房和倒座常见二层。庭院组织模式与北京相似。

②云南合院民居

云南庭院住宅主要是三个车间和一面墙,一个印刷着它们的变体。云南住宅的原型是一个三合院式的室外庭院住宅。庭院周围的建筑主要是二楼,庭院空间方形开放。

③徽州民居(皖南民居)

微州住宅类型为三合院天井布局,庭院空间狭窄,主要功能是通风和遮阳。其类型的变化是通过天井的变形获得的。此外,传统住宅还有福建和广东四合院住宅和客家住宅建筑,庭院是空间组织的中心。由于气候原因,福建和广东的住宅庭院很小,空间比北京四合院的五个房间类型有九个房间。五峰建筑作为其基本的庭院形式,也反映了封闭的特点。

可概括为以下几点:a.以庭院为核心,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外封闭,对内开放。b.虽然平面图形干变万化,但原型体现为九宫形,与井田制、五行等一系列文化内容同构。c.平面由北向南由五室向九室过渡,主要由气候决定。d.平面变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拓扑变换(即结构不变),另一种是局部抽空(天井增加)e.立面程式化,以门为装饰重点,以屋顶对立面统一。f.平面原型是可开发单元。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2.皇家(高等级)居住庭院

虽然皇家居住庭院和住宅属于生活性质,但它们的功能和生活方式有很多不同。除了生活功能外,皇家住宅类型还包括讨论(会议)、方向等,但也具有等级和象征意义,因此可以称为公共住宅庭院。清朝皇家住宅建筑保存在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北海。以颐和园为例进行分析,揭示此类庭院的类型。玉兰堂和宜云馆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中间有一个具有游戏功能的西楼庭院。庭院被辅助建筑和走廊包围。走廊已成为庭院类型组织除功能外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传统庭院的文化视野下

3.观赏庭院

观赏庭院往往是园林的一部分,其观赏性远远超过其他功能,因此空间组织更加灵活。为了达到可游的目的,建筑更加透明,墙壁和走廊经常用来帮助建筑围绕庭院。同时,庭院中的元素也比住宅要丰富得多,主要包括植物、水和石头。以下是其空间形式和原型的分析。

通常,园林中的单个庭院基本上由走廊、墙壁和建筑组成,很少被建筑包围。一般来说,建筑只占一面(或一面半)。空间的灵活变化主要是通过走廊的变化获得的。此外,走廊主要是单走廊(复合走廊),形成走廊,意思是墙。此外,带有锦窗的走廊和墙壁使单个庭院空间溢出并渗透到花园的其他部分,从而实现空间的丰富性。基本类型其实很简单。但通过拓扑变换可以获得异常丰富多样的空间布局。单个庭院是园林的一部分,与其它部分密切相关。通常,上述独特的小庭院自由组合成一个集锦的空间集群。空间大小、形状变化、主题不同、路线变化、规模比较,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如拙政园听雨轩、玲珑馆、海棠春坞一组,留园石林小院、鞠峰轩、还我读书处等。

此外,还有庭院园林中心园林,在园林和生活类型之间找到平衡。有的倾向于园林,如颐和园的画中游,有的与四合院相似,如颐和园的长寿无极、北海的画坊斋,而大部分则根据四合院的布局(地形、岩石、地形、岩石、走廊等)。),以适应观赏功能。

庭院空间由围合空间原型及其变体组成,无论是人居类型、城市空间类型还是观赏类型。一方面,变体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原型的主要特征是边界围合的中介空间。因此,这三种类型是自相似的。另一方面,变体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当代庭院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创新世界。这是因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类型的原型,生活方式的区域差异和时代变化使类型发生变化。

在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中,庭院空间的应用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大多数都有意识地提到了与传统庭院的背景关系。这些尝试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其中一些与设计目的相去甚远。庭院类型是传统生活的产物,因此如何应对传统精髓的庭院文化是当代生活方式变化的紧迫课程问题,否则就会像北京四合院的命运一样,在城市化市场行为中。

如果形式是最微不足道的形式——不能深刻感受生活,那么形式将不可避免地肤浅和毫无意义,它将不可避免地脱离生活的特征,成为外部世界强加于生活的奇怪形式。传统的庭院肯定会找到当代生活的脉搏,就像它已经融入了几千年的每个时代一样。(本文摘自《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