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生产竹子的大国,竹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要谈论的竹雕是一种特殊的雕刻艺术,在中国悠久而深刻的竹文化和竹工艺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优雅游戏的兴起而成熟。它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技术融合的结晶。
这是一门以竹子为纸,以刀为笔的艺术。刻刀在硬竹板上游走,就像一支蘸着浓墨的狼笔,在情感和绘画意义上悠闲地游走。竹屑飞翔,流传的诗歌、精美的画面、写意的感觉,逐渐出现在竹板上,给竹板丰富多彩的生活。
将竹子引入文房。精心制作成笔筒、臂架、扇骨等,手里拿着或藏着怀袖,时时玩耍,可观自然,或仿竹品行。
竹如君子
说到竹子,一定有君子之风,就像《诗经》·卫风·齐奥所说的瞻彼齐奥,绿竹沂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琢。
也许是竹子虚直的品行,在绿竹沂沂河畔,才会想到文采风流的谦虚君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倪赞竹枝图
因为竹子和文士差不多,文士喜欢竹子,更喜欢和竹子住在一起。比如苏东坡说:可以吃无肉,不能住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高士雅集图竹笔筒
然而,由于生活的限制,我们不能在家里种植竹子,所以我们试图把竹子引入文房。它被精心制作成笔筒、臂架、扇骨等手里拿着或者藏着怀袖,一直玩,可观自然,仿竹品行。
竹雕西园雅集图杯
竹刻小史
金、王世祥先生整理的《竹雕艺术》中包含的早期竹雕产品,如晋朝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为邱钟。(根据孙机先生的考试,早期的笔筒功能应该大部分都是用来装书卷的,直到元代我们才把笔筒放在桌子上),南朝齐高帝给了和尚绍竹根,南朝诗人于欣也有竹根雕刻的杯子。
竹雕刘海戏金蟾
竹雕的繁荣大致始于明代。根据不同的风格和地区,可分为嘉定和金陵。前者以朱鹤、朱英、朱志征三代为代表。其特点是擅长深刻雕刻、透明雕刻、高浮雕、精湛的刀法和华丽的整体风格。后者以濮仲谦为代表,逐渐描绘根雕和竹板。手法采用阴文浅刻,不精雕细琢,追求自然雅趣。
竹雕西厢人物笔筒
(文/楠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