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遗留下的极具价值的瑰宝之一。在过去,“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但现在风水已被平反成了“一门严谨的科学”。除去风水在封建迷信中的神秘面纱,实际上风水学研究的是自然风气流动、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科学。风水学的理念是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与我们现在倡导的低碳建筑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第1张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

1.负阴抱阳的原理

风水学认为,建筑物依山而建最理想的是要负阴抱阳或背山面水为好,所谓负阴抱阳就是房屋的阴面与山的阳面相对。从气流组织来看,由于山遮挡的原因,与山垂直的气流必然不会很顺畅,而与山平行的气流则畅通无阻,房屋一般是正面宽,侧面窄,呈正面为长边的长方形。即侧面挡风面较小,因而气流较为通畅。因此风水学中说的“负阴抱阳”是有科学依据的。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2.背山面水的原理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第2张

顾名思义,背山面水就是房子背后是山,前面是水,因而房屋同样与山平行,其气流组织也同样较好。与“负阴抱阳”不同是是:“背山面水”其朝向并不一定要朝南,山上的森林和建筑物前面的水源具有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因而生态环境较好。

古建筑民居在几千年避暑与抗击瘟疫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造了许许多多风水循环非常良好的建筑,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客家土楼与闽南民居其实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客家土楼的庭院其实就是放大了的天井,而其环形外廊与闽南古建民居的环廊及通廊复合体也是非常相似的。客家人的聪明还不仅在于此,客家围屋建筑前有个半月形水塘,它不但能补山区“水”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夏天能通过水气蒸发来降低门前的温度,另外半月形的水源可使周边的草地和树木长势更加旺盛,形成良好的周边生态环境,这些绿地也可降低夏天炎热的空气温度,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形成了纯天然的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状态。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传统建筑理论对低碳建筑的意义

所谓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建设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其使用周期内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8%,要降低能耗,首先想到的是采用节能设备,如水源热泵、冰蓄冷、热回收等,但这些设备能降低的能耗也就10%左右,且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能源,释放碳物质,而太阳能一般用于生产生活热水,用于制冷并不合适。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第3张

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最低的原理。如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其弹性能低;建筑结构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对中国低碳建筑的借鉴意义!

山清水秀与山水环抱。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稳定性较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后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数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他们相互依托,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风水学所谓的“气”,即自然通风、生态环境、天人合一、负阴抱阳、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不但能节约建筑能耗,而且还能有效地抗击传染疾病的蔓延,提高人们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弘扬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从节能、环保、人文三方面去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建筑提供有用的文化传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