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屿保生大帝庙(大道公庙)兴建于明代初期,为烈屿全境共同奉祀的神明,由全岛依聚落分成八股轮流当炉主,故又称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占据金门的荷兰人结合海寇大肆作乱,烈屿大道公庙也遭荷兰人焚燬,神像暂由庙祝迁奉于西方村佛祖宫避难,奉祀方式也成为炉主制。清朝初年,居民重新编成「四甲」,每年由一甲轮值,轮到炉主者迎请保生大帝神像回到该乡里坐镇供奉,即俗称的「请大道公」,是烈屿历史最久、最有规模的宗教活动。1991年后,因百姓经济日渐富裕,信众决定重建保生大帝庙,于1996年动工兴建,採宫殿式构造、大殿加挂太子殿方式设计,庙前设花岗岩组砌牌楼,2年后落成为今日样貌,为全烈屿最富丽堂皇的道教庙宇。
请大道公习俗
分甲轮祀
自明代以来,烈屿居民奉祀保生大帝神尊,虽然有庙,仍採特殊的轮值制,由全岛各村落分成八股轮流当炉主,每一年由一股轮流当炉主,因此保生大帝也有「八保老大」之称。清朝时期因荷兰人烧毁大道公庙,后来居民再分成西方、青岐、上库、上林等「四甲」轮祀而无主庙,轮到炉主者迎请保生大帝神像回到该乡里坐镇供奉,各甲内再依村庄大小轮流奉祀,是烈屿历史最久、也最热闹的庙会活动。请大道公的过程为前往迎请的「甲头」与轮祀中的「甲头」开会订定流程,于农曆12月18日至22日之间择一吉日出发,途中各甲头设香案迎接,抵达后各阵头表演锣鼓喧天。
轮值与巡境
烈屿保生大帝像由于时代变迁,烈屿地区人口外流,且轮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信众提起建庙之议,1998年全金门庙殿规模最大的保生大帝庙完工落成,保生大帝请入神龛后,原本分甲轮祀习俗,改为农曆3月15日轮值建醮,轮值炉主仍依轮祀时间,到庙内为神明服务,之后每年并在农曆正月初四以四甲轮流,由保生大帝坐镇领同全乡各村神明参与烈屿全境的遶境巡安活动,从此轮祀习俗才真正结束。
二进式宫殿建筑
保生大帝庙保生大帝庙为二进式宫殿式构造,前殿双臺嵴,大殿加挂太子亭,庙前的山门牌楼,全部以花岗岩及青斗石组砌而成,成为烈屿重要地标之一,庙高17公尺、全部面积650平方公尺,也是全金门规模最大的庙宇。庙内龙柱壁堵、人物鸟兽全以青斗石材凋饰完成。正殿主祀红面保生大帝为中国医药之神,又称「大道公」,神龛内有两尊,两旁并有臺北大龙峒保安宫敬献的灯座。
乞龟吃平安
烈屿地区居民向来有向保生大帝乞龟吃平安的习俗,民众向神明请示后掷筊,得圣筊(一正一反)者可请米龟1隻,带回家吃平安。
金门烈屿保生大帝庙地址
福建泉州金门县烈屿乡上库路3之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