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就是必然体现着文化的内涵。一定时期的建筑体现着本时期的文化,而一定时期的文化也影响着本时期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经过历史的演变,随着等级制度的加深,所折射出的这种制度也越来越强烈。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第1张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从高到底基本可以划分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单坡;圆攒尖、八角攒尖、四角攒尖。大致如此,但有些建筑上可能采用不止一种样式,比如故宫内的万春亭,就采用了四面抱厦和圆攒尖,是宫内所有亭类建筑的最高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历代的规定

周代

周代建筑代表

 

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汉代

汉代建筑代表

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唐代

唐代建筑代表

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宋代

宋代建筑代表

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明代

明代建筑

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清代

清代建筑

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实施状况

唐代以来建筑等级制度是通过营缮法令和建筑法式相辅实施的。营缮法令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建筑法式规定具体做法、工料定额等工程技术要求。财力不足者任其减等建造,僭越逾等者即属犯法。《唐律》规定建舍违令者杖一百,并强迫拆改。如被指为摹仿宫殿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即使在朝政混乱之际,逾制也会受到舆论谴责;因建筑逾制而致祸的,代不乏人。《春秋》中多处讽刺诸侯、大夫宫室逾制。汉代霍光墓地建三出阙,成为罪状之一。东晋王、北魏李世哲建屋逾制受到指责。南宋初秦桧企图以舍宅逾制陷害张浚。清和事败后,因其宅内建楠木装修和园内仿建圆明园蓬岛瑶台而被定为僭拟宫禁之罪。

在现存古建筑中,依然可见上述建筑等级制度的影响。北京大量四合院民居均为正房三间,黑漆大门;正房五间,是贵族府第;正房七间则是王府。江南和西北各城市传统住宅多涂黑漆。这些都是受明代以来建筑禁令所限的遗迹。

影响

建筑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各级城市、衙署、寺庙、第宅建筑和建筑群组的层次分明、完美谐调,城市布局的合理分区,次序井然,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等级制度在其间起了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建筑等级制度也束缚了建筑的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发展和推广的障碍。凡建筑上发明新的形制、技术、材料等,一旦为帝王宫室所采用,即著为禁令,成为禁脔。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也是一个原因。

建筑形式等级

殿式 即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佛教建筑中的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等也属此类。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叩,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寓意。

大式 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该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规定。

小式 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庙宇次要建筑的规格。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屋面的等级

第一等级:重檐庑殿。庑殿是一种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建筑,庑殿在宫殿庙宇中级别最高,若加重檐则最为尊贵,用于皇宫、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官等。

第二等级:重檐歇山。歇山是庑殿和悬山相交而成的屋顶结构,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若加上重檐,级别也十分高。(如天安门)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第2张

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如故宫弘义阁,华英殿)

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如故宫东西六宫)

第五等级:悬山顶。它有两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悬出山墙外。(如故宫保和殿两庑)

第六等级:硬山顶。屋顶两面坡,但不悬出山墙外。(如故宫保和殿两庑)

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屋顶陡,无正脊,几条垂脊交于顶,其上为宝顶,如故宫中和殿即是。

第八等级:孟(1u)顶。平顶四周加一圈外沿。

[ 转自365知识网 http://www.zhishi365.com/ ]

第九等级:卷棚顶。两面坡相交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正脊,庙宇祠堂享殿前多为卷棚式建筑。

开间的等级

开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多以明间为最大。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清时由9开间为11间,这更显示了“皇威”。清朝规定,公候府第大门3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7间。一二品官厅堂也是7间,三品至五品厅堂5间,六品至九品厅堂3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的建筑正房则不得超过3间。

彩画的等级

和玺彩画 等级最高,如故宫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等皆用之。其特点是用两个形象如书名号的线条括起,其间用龙和风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大面积的沥粉贴金,较少用晕,又以蓝绿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显得金碧辉煌。

旋子彩画 这种彩画应用范围较广·,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都用。其特点是主要画面用书名号的图形括起。括线内图案视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定,高级的描龙画风、贴金,低等级的,只能画一道墨线,称“一统天下”: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第3张

苏式彩画 多用于住宅园林。其布局灵活,绘画题材广泛,常绘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等。

古建筑的木构架

柱承受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杆体,叫做“柱”,就位置而言,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之别。

檐柱 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

金柱 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处在中线上的柱子,都叫金柱。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中柱 处在建筑物纵中线上并顶着屋脊(不在山墙里面)的柱子,叫中柱。

山柱 在山墙正中,并从山墙之内顶着屋脊的柱子。

梁 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大木,一般与建筑立面相垂直。

三架梁 大木建筑中梁架的主要构件,长两步架,上承托三檩的梁。

五架梁 与三架梁平行,位于三架梁之下的长四步架的梁。其上安瓜柱,上承五檩的梁。

七架梁 即承托七檩、梁架中最长的梁。

双步梁 古建筑中梁的一种,长两步架,两端下置柱,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如内乡县衙大堂前后即为双步梁。

抱头梁 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的短梁,一端置于檐柱之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

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脊檩 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

檐檩 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

金檩 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椽子 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

脑椽 最上一段即脊檩到上金檩这段椽子。

花架椽 在各金檩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平椽。

檐椽 从下金檩到檐檩这段椽子叫檐椽。

飞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电椽。

望板 铺钉在屋面椽子或檩条上的木板,叫望板,又叫屋面板。板的方向与椽身平行,叫顺望板;与檩条平行,叫横望板,有的不用望板,而用望砖。

古建筑上的门文化

门,是安装在房屋的出人口,并能开关的障碍物。宫殿、衙署、富豪之家的门上的装饰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古建筑上的门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铺首质地、门的色泽和门钉的多寡。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等级制度

铺首衔环 古时较大建筑的门上都安门环,外人进院,必先叩环。宫殿、衙署和富豪之家的门环,底盘作兽形,似龙似虎,下衔以环,称为铺首,故人们常以铺首衔环指称叩门的装饰。铺首衔环按等级分为金质、铜质、锡质和铁质四个等级,如清代规定,皇宫的门环为鎏金,一二品官为铜质,三品至五品为锡质,六品至九品官为铁质。

门钉 在建筑上应用象征手段表现思想内涵有一种数字象征方法。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将天下万物分为阳性和阴性,男女之中,男为阳,女为阴,天地日月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在宫殿中,皇帝为阳,后为阴,如果与数字相联系,则单数中最高数“九”当为帝王的象征。因此,在宫殿中才出现了“九龙壁”、“九龙御道”、屋脊上九个走兽的特有现象,这种象征手法应用到门上,则出现·了横九排、竖九排共81枚门钉来象征皇帝专用,这并非构造上的需要,而是象征等级的装饰手段。

门的颜色 人类认识红色最早,太阳是红的,能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火是红的,有了火,人类能够烧食,火能烧制陶器,烧砖瓦盖房,火还能避邪等等。按《明史》记载,亲王府的大门是丹漆、金钉、金铺首、铜门环,门钉为竖九横七共63枚,公主府的大门是竖九横五共45枚。百官府第中,公侯用金漆兽面锡门环,一二品官用绿油兽面锡门环,三至五品官府用黑门锡门环,六晶至九品是黑门铁门环。由此大体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到九品官的府第门的装饰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一二品官以下各官门上都没有门钉的装饰,依次是绿门锡环,黑门锡环和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分自上而下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是铜、锡、铁,由低到高,等级分明。

五脊六兽”——古建筑的外部装饰

“五脊六兽”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如宫殿、衙署、庙宇等大型屋宇的外部装饰件的总称。所谓“五脊”,是指屋宇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六兽”是装饰在正脊、垂脊末端的兽头形饰物。“五脊六兽”泛指屋脊上的一切装饰件。

正吻 又叫鸱(念chi)吻,蚺吻,是安装于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系釉陶或琉璃制品,正吻又叫大吻,:;地方建筑的正吻样式很多,相互之间风格差异也很大,正吻的形象也引出过不少传说趣谈,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望,能喷浪降雨,将它镇于殿脊之上,防其逃遁,以防止火灾。还有一说,正吻原本头朝外,有一天忽然成精,回头正欲吞脊时,一道士立即用宝剑将其插住,仅露出剑把。正吻因之忿忿不平,复入背后钻出,故正吻背后有背兽,俗称“气不忿儿”。

垂兽是安装于垂脊的兽头形饰物。

仙人、走兽和套兽 在脊角屋檐处,安放着仙人和走兽,它们列队整齐,昂首蹲在屋宇的最险处,威武中透出几分亲昵。仙人排在首位,仙人之后的走兽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ni)、押鱼、獬豸(xiezhi)、斗牛、行什。工匠在安装走兽饰件时有句口诀云: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所用小兽多寡与建筑体量有关,有1、3、5、7皆为单数,按减后不减前的原则,自下而上按照顺序使用。而故宫太和殿级别最高,达到10个,更显尊贵,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仙人和走兽这些有灵性的小东西都含有各自的寓意,都是象征吉祥、安定,消除灾祸,并含有主持正义,剪除邪恶之意.关于仙人,有“仙人骑鸡”之说,有传为姜太公在此镇妖驱怪;有传为禹王恐屋脊聚龙过多,在此镇洪水之说。

至于其它走兽也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龙、风象征吉祥;

狮子为镇山之王;

天马、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人海;

斗牛、押鱼可以兴云作雨,镇火防灾;

狻猊则为能食虎豹的异兽,象征百兽率从;

獬豸善辨是非,象征皇家的所谓“正大光明”;

行什似猴,为押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总之,屋脊上安装鸱吻走兽等物件作用有四个一是防漏雨、二是装饰、三是防火,四是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