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设计之建筑群组合规则

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形式之美往往与它的功能要求有着直接联系。在许多古建筑设计中,功能的好坏往往和整体美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重视古建筑设计群体组合,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化、风格迥异的古建筑设计单体,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组织起来,其组合成的生存环境,通风好,隔音好,又有好的光线,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古建筑设计之间的组合又取得视觉的美感,从而取得和谐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从实用功能来看,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以庭院为单位的组合形态也是人们防患意识的体现。《礼记.坊记》开宗明义地记载:“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古君子礼以坊德,形以坊淫,命以坊欲”,从政治角度阐述了统治者对于用“坊”这种形式来框定古建筑设计组群的看法。一个合院古建筑设计组群,无论是规模大小,它首先给人们以封闭感、安全感。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对内是收敛的、围合的。无论是层层包围的皇宫大院,还是普通贫民的三合院、四合院的天井院落,就算是只建一幢房屋,往往也会将其以院墙围合起来。从整体来看,每个院落仅是单一的、独立的个体;而就美一个院落来看,它又是凝聚、团结的象征。

居住的安全是古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古建筑设计最初的缘由之一。在福建一带,方形的、圆形的土楼、犹如一座座坚固厚实的堡垒,围绕中心庭院构建,内部住房层层叠叠,外部严实如铜墙铁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际作用上都具有防范外来侵害、保证安全的效应。因此,院落古建筑设计的精神功能和使用功能是完全符合旧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组合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反映着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人性的尺度与风水术中鬼神的尺度相对立而存在的。以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住宅为例,民居住宅往往以合院组合建成,北方合院中有“南房朝北不好住人,东西厢房也不是好的朝向”的说法,因此唯一适合住人的便是正房(即北房)。同时不仅将北房作为主卧室,还将会客、祭祀的场所都设在北房,提升了正房的地位,不过,居住使用率却降低了。但是在组合序列空间上,却又往往借助于大门、影壁、游廊、庭院,再到正房、正厅、内房或至后院,让人感到空间序列井井有条,尺度适宜,且利于人们的使用与日常活动。而在这种古建筑设计组合中,往往又是以庭院作为基本布局单位来体现总的设计思想。

古建筑设计之建筑群组合规则

以庭院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组合形态的核心。庭院是各房间的交通枢纽,也是封闭的露天活动场所,它是房屋、特别是檐廊、敞厅的延伸或补充。庭院被围合在四周房屋的中心,是中国古建筑设计的一种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庭院的“虚”与房屋的“实”形成对比。在中国古建筑设计文化的虚、实观念中,对“虚”的重视又突出了庭院在古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古建筑设计庭院的空间往往被视为“气”,上部开口与宇宙相连;一侧开门,与另一空间相对。经过院落,才能进入堂房,气宇相通。因此,传统的“风水”原理,如“藏风聚气”、“气口”等说法,都是与庭院有直接关系的,由此可见,庭院在中国传统古建筑设计组合形态中的重要性。

庭院组合形态往往以庭院为中心,以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制安排古建筑设计。确定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为基准,设置成左右对称的布局,在平面基础上组织古建筑设计要比其它方式显得容易,而且也符合几何美学的平衡原则 ,具有故此不失彼的优势。此外,古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的对称也与房屋厅堂的对称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妙,厅堂的“厅”往往与整体古建筑设计的庭院都有相当开敞的共同特性,而庭院两侧的厢房、为室,与正房厅堂两端相对封闭的侧室的风格则极为相似。空间布局由内到外,分出层次,虚实有致。 在合院古建筑设计群中横向左右大致对称,纵向则明显突出着轴线 意味。主要古建筑设计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通常排列在中轴线上,附属房则位居次轴线上,中轴排列的方式通常是“前公后私” 、“前下后上” ,下房和外房在前,主房在后 ,如果有私人住房,则往往位居于后。

专题推荐:

寺庙设计施工公司

寺庙规划_寺庙规划设计_寺庙规划方案

寺庙设计效果图-寺院规划设计图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