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伟大总体布局已经达到了其最高水平,将对自然的深刻谦逊与崇高的诗意相结合,形成了任何文化都无法超越的有机图案。”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建筑的评价。我们的国家提倡自然,无论是儒家的“天人感应”,还是道教的“道教自然”,都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是《三字经》中耳熟能详的句子。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的核心和精神实质,指天与人的关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礼记》中描述了“人,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精致”,庄子中提到“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儒释道的通义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古建筑群落往往依山傍水,曲径幽静。利用山脉的起伏,自然形成建筑的分散布置,也体现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传统哲学智慧。
如果你不能坐落在你喜欢的山和水中,独特的设计师巧妙地将自然元素引入庭院,从而形成一个优雅的花园建筑。人工石、木、池是自然中山、森林、湖泊、大海的象征,达到“虽然由人工制作,如自然开放”的领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与以砖石为原料的西方建筑不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原料。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认为木出于大地,生生不息,是生命力的象征。古人认为,树木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养育,入阴而生,是阴阳合和的产物,是建筑的最佳材料。
古人认为建筑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如果以名山上质地较好的石头作为建筑材料,必然会破坏自然,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石材开采后不可再生,树木在天地滋养中仍可再生。因此,古人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各种建筑形式也是古人协调自然的结果。中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在不同地理风格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各异。
如北方四合院、窑洞、土坯房、石板房具有抗寒功能,与南方具有通风防潮功能的吊脚楼等干阑尾建筑有明显差异,但这是人们顺应自然,根据自然环境积极调整的结果。
由于崇尚和敬畏自然,中国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祭祀天地的建筑。这些建筑不同于其他民族,独特存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