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山西历史悠久灿烂,文脉绵延不绝,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现存28027处古建筑,元代及其以前的早期木构建筑就有518座,占到全国早期古建的80%以上。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首先,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首要特征:即在房屋的面阔和进深基础上,设置石础,而后在石础上立柱,再于柱上架梁,即“四梁八柱”梁柱间连枋,梁枋上又承架、檩、椽,二者相互支撑并互为依托,以木构架来承托屋顶或楼层重量,继而再通过梁架传递至木柱,木柱再传导至地面,加之榫卯结构和斗拱技术的运用,使这种木构建筑具有了抗击外力的功能,从而成为一种结构复杂、工艺严格、结实、牢固,“房倒屋不塌”的建筑形式。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其次,与木构架形式相适应,古建筑形成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建筑台基。台基高出地面,防潮、防雨,有加高和烘托建筑物声威的作用。愈是重要的建筑,台基就愈高,借助高低错落的台基,使聚合在一起的单层建筑,形成了类似多层楼阁式大型建筑的外观,气势雄奇而险峻。万荣秋风楼、临汾尧庙五凤楼便是实证。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二是斗拱与出檐。古建筑屋檐出檐深远,既保护了夯土台基、土墙和外围木柱免遭雨水侵蚀,又可增加房屋的层次,深远的出檐以斗拱承接而成,出檐越深远,斗拱的层数也便越多。斗拱这一建筑构件不但具有结构功能,而且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应县木塔等硕大斗拱,雄浑稳健、气魄非凡。

三是各种形制屋顶。屋顶造型是最富艺术魅力的部分,在宗法社会制度下,它也是衡量建筑物等级的主要标志。其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攒尖顶其中重檐又高于单檐。屋顶起翘、出翘,使屋顶翼角和檐口出现了优美的曲线如翚斯飞,使立柱有意稍稍向内倾斜的“侧脚”和外围柱由中心向隅角逐渐加高的“生起”方式,从而增加建筑动感。太原晋祠圣母殿建筑手法即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四是屋顶脊兽和油饰文化。一些大型古建筑正脊两端,按礼制安装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等动物头部为主要造型的鸱吻,正中的宝珠和戗脊上的行什,使得建筑物的屋面更加华丽多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为国内罕见。

木构建筑为防潮防腐,同时为增加外观审美,一般均在外表涂刷油漆,绘饰彩画,明清以来,山西的建筑一般在门窗和梁柱上加褐红色彩,檐下额枋及斗拱施青绿的基调彩画。建筑彩画的图案和色彩,在古代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和玺彩绘”显得高贵华丽,级别最高,“旋子彩绘”次之,而“苏式彩绘”等级再次之。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