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嵌瓷是潮汕地区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罕见的特色艺术品种。它是一种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剪切瓷片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艺术。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嵌瓷工艺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代嵌瓷的图案和颜色相对简单。到了清末,嵌瓷工艺已经很成熟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嵌瓷多以单件工艺欣赏品为主,镶嵌精工,技术较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富人们开始重建祠堂和寺庙。“下山虎”、“四金”等传统建筑为工匠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表演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

汕头嵌瓷

以徐氏家族为代表的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镇嵌瓷艺术。

1906年,当地民间艺术家徐石泉拜被视为“嵌瓷祖先”的吴丹成为了一名教师。学习后,他将自己的技能传递给子孙后代和民族。从那时起,他代代相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辽嵌瓷。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和现有古代寺庙、祠堂和住宅的建筑装饰见证,普宁嵌瓷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盛行。清末民初出现了一批熟练的工匠。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嵌瓷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大多以双龙戏珠、双凤牡丹为主题。装饰脊角的嵌瓷,大多是文武加冠的立体人物。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嵌瓷艺术风格更逼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具有独特的生产技能和欣赏价值。嵌瓷艺术作品以其“风雨、烈日不褪色”而闻名,因此被称为“永恒明亮的艺术”。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制作工序

塑坯胎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称为捆绑瓦骨。用砖条、瓷砖等材料将其切割成要镶嵌物体的棱骨构件。如果立体镶嵌,应先用铁丝扎骨架,然后用石灰、红糖和草纸混合而成的砂浆塑造雏形。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剪取瓷片

称之为剪饶。一般是将完整的瓷器硬倒或用钳子敲击,然后根据裂开的瓷片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镶嵌瓷片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称之为贴饶,即嵌瓷的实际过程。这样做的师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这个过程决定了作品的档次和水平。

综合调整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从整体构图、色彩设置、层次、密度、动态、造型等角度考虑,增减反复调整,如室内部分和单件工艺品贴金、银、钩线,有些也用玻璃珠、胶片装饰。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普宁嵌瓷造型生动细腻,釉色丰富多彩,特别是质地坚实,风雨长,不褪色。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气温高、台风侵袭频繁的亚热带地区,是其他装饰工艺无法替代的稀有工艺品种。

由于市场经济、时尚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住宅建筑的趋势,普宁嵌瓷的生活空间被大大压缩,嵌瓷艺术家的收入也低于普通建筑装饰工人,导致缺乏技能继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大寮嵌瓷历史主要依附于潮汕祠堂、寺庙等大型建筑装饰,应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现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此外,一些老艺术家已经去世。受市场经济影响,年轻艺术家大多放弃艺术和商业。他们的技能保存和传承面临危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

嵌瓷-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