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糙、简单、自然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祖先给予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岩画是指彩画、线条雕刻和浮雕在岩石穴位、悬崖壁和独立岩石上的总称。
岩石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为了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愿望,在岩石上打磨和绘画。这是岩画。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原始人类在文字发明前最早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而且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们。据说古代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最早画面有4万年的历史,至今仍有原始部落的生产。如今,岩画遍布世界五大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中国。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与国外岩画有许多共同点和特点。一般可分为雕刻和绘画两种。大多数北方岩画都是雕刻的,有三种方法:①磨削,线条无明显凹陷,画面光滑光滑;②敲凿,用硬岩石上的许多点窝;③线刻,就像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图像轮廓,然后挖出深线。作品风格粗犷、简洁、活泼。南方岩画的制作大多是红色的,颜料经过取样试验,证明铁含量较高,赤铁矿粉更有可能与牛血等调料混合。颜色稳定,经久不变。用蘸有颜料的手指画出来一些较大的图形也可以用羽毛或其他工具绘制。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多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表现动作、姿势和感情。绘画动物只关注角落、尾巴、耳朵和其他特征,以确定它们是什么动物。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朴素,体现了人类童年时期幼稚的想象力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中采用平面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不相关的个人图像,甚至形成图片,往往是图形重叠,没有近大小小的透视关系,图片采用垂直投影方法,视觉和对象最具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对象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善于把握物体的基本形状,将物体的结构简化到无法简化的程度。没有细节,大部分都不画五官。在这些粗糙的图形中,它们可以描绘生活的真实性和活跃的活力,尤其是动物形象。这种原始艺术形式的特点是,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艺术上的粗犷手法相结合,这可能是许多岩画仍有其活力的原因。
虽然不同种类的艺术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精神产品和体现,但它们应该有一个定义的具体内容,因此也应该有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艺术表达形式。岩画是一种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不同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殊艺术。岩画图像刻在岩石表面或绘制在岩石表面。就图片本身而言,它是平的,只有两个空间,但如果图片与石墙连接,它是三维的,有三个空间。岩画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艺术,因此具有绘画与雕刻的双重特征。
(1)选择一个美丽的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天地、山水、日月、星星和动植物)是一种强大的异身力量,包围着人们。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东西,也威胁着人们。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人们逐渐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趋利避害,选择适合生存的环境。由于实际需要,原始人的居住地一般选择在靠近水源的第二层,便于生活和安全。
(2)选择合适的工具、岩画材料和工具是猎牧人生产斗争经验的结晶,也是他们审美理想的物质体现。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的岩画效果不同,形式美感也不同。人们创造了艺术,艺术创造了观众可以欣赏它,并创造了适应它的审美习惯。根据生产手段,中国岩画可分为两个系统:用软工具涂漆和用硬工具敲打磨刻。前者多见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后者多用于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香港、台湾等省区。
自古以来,中国就习惯用丹青二字称绘画,强调对比的艺术效果。丹与青是色彩中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两者放在一起当然特别醒目。俗话说,习惯是自然的,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惯是逐渐形成的,人们最初的习惯(包括审美习惯)是自然强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最初和最基本的审美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它类的皮肤一样长期保持,渗透到人类精神的各个领域。中国岩画的两大体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是刚性、简约、华丽、柔和,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两种风格都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有时相互融合,有时并行,各放异彩。
(3)根据美的规律,艺术创作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从一开始,它就应该有发展技能、大量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这是人们物质和精神努力工作的结果。要经过多方面的转型工作,去除复杂、复杂、混乱、过度、臃肿的东西,让这种精华不留痕迹地诉诸于美的物质形式,产生感人的艺术。
除了主观条件外,岩画艺术还利用环境、材料、工具、灵巧的手、人类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等许多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国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它是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的。它是纯洁、简单和感人的。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