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在石牌坊下,历史文脉在传承,商业新思维在萌芽。一百多年前,隆昌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现了风清气正、商家繁荣的景象。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四川盆地的天气在初夏和仲夏之间有些任性。隆昌石牌坊在间歇性雷阵雨中增添了沧桑和魅力。雾中,工匠的呐喊声和土石横飞的场景仿佛凿穿了岁月,犹在耳边。在县城,从清道光25年(1845年)到清同治10年(1871年)26年间的五位县长的德政牌坊,矗立在雨中。虽然他们沉默不语,但廉政故事已经渗透到每一块砖、每一块草、每一棵树上。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人们能感知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呢?民俗是第一种,物器是第二种。传统文化需要依靠物器来保持其永恒。


在浩浩荡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的隆昌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她系统地保存了独特的物器——石牌坊,更因为这座城市将石牌坊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立体史书


清代隆昌县令牛树梅的德政坊位于县城北关,是五大县令中最早建成的。牌坊西侧对联写道:鹤署承德教民以孝,琴堂听诉明对自己诚实。他经常在县政府大厅公开听取判决,坚持用诚信严格要求自己。


到达隆昌担任县长后,牛树梅经常骑自行车,骑马到农村公开秘密访问,差旅费用自己支付工资。立春时,他带着县文武官员到南郊农村耕地,鼓励人们早春勤奋。从那时起,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春牛坪。为了解决寡妇和孤儿的食物和衣服问题,牛树梅邀请了107名社会名人,并成立了一个官方的私人组织t恤会议。


有一次,牛树梅独自微服出衙门,巷子里突然传来饺子的叫卖声,吓了他一跳。于是,他命令衙役把小贩带到县衙堂,说要用刑,小贩吓得魂飞魄散。这时,牛树梅严肃的表情瞬间变成了一个搞笑的笑容:刚才你吓了我一跳,现在让你尝尝吓人的滋味。没关系。如果你忙于你,你将来应该悠闲。不要吓到行人。


牛树梅塑像


牛树梅幽默幽默,以幸福的手法,让人乐于接受劝诫,心悦诚服。因此,牌坊称赞他为乐只君子。为什么不喜欢这么可爱的官员?


北关的另外两个德政坊是为刘光第和肃庆德而立的。刘光第在隆昌工作了12年,恰逢太平天国起义,兵荒马乱。他创建了栖流所,容纳难民,并教他们如何养家糊口。当时,流民因饥寒伤在暴尸荒野中很常见。他还设立了一个殡仪馆,为无缘无故的死者收集尸体并埋葬尸体。


而肃庆德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的敢为。是年饥荒,肃庆德上报申请开仓放粮,但当时车马慢,等到批准下来,恐怕已经饿死了。因此,肃庆德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开仓放粮,救人于水火之中。后来,他带着自己的部队抗击匪帮,身中37刀殉职。葬礼期间,所有余额只有一两三笔钱,隆昌人自发捐款三千两护送灵棺回老家长白山。


南关的两个德国牌坊之一属于爱新觉罗·国欢,他是隆昌历史上唯一的皇家县长。在任期间,他从工资中拿出钱来支持学校建设,改善学生生活,避免了人民一升或几桶的税收食品。因此,牌坊上刻着宣慈惠和的评价,说他的善良传播到隆昌县。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爱新觉罗·国欢牌坊顶部的瞬间雕刻了一只站着撒尿的公猴,手里拿着官印。公猴的猴与侯爵的侯谐音,这是黎明人对好官的衷心祝愿,希望他能立即封侯。


另一个德政牌坊属于李吉寿。为了保障当地的安全,他通过编甲练团、寓兵于农的方式武装了所有白天下楼工作,晚上练习,保证了一方的安宁。


一个地方官员在其任职的地方被立坊传颂,是莫大的殊荣。只有经过士民上表请求,皇上“恩荣”降旨后才能为他们建造牌坊。这些地方官,无一不是勤政爱民、清慎廉洁的好官、清官。


参观完隆昌石牌坊后,巴蜀鬼才魏明伦写下了《牌坊赋》,称赞虽然七品令超过百里才,并哀叹个人贤德难治王朝腐败;皇帝制劣根,大楼终于崩塌了。一群德政牌坊,感叹千年清官情结。感人而发人深省。


隆昌石牌坊·宣慈惠和牌坊


青石言语


根据清代法律,凡士民等为公益事业捐赠1200多银的人,可以请求修建功德坊。隆昌有两座现有的功德牌坊,即郭玉山功德坊和郭王功德坊。


郭玉兰原来是龙昌县云顶镇人,济贫、助学、建桥、修路。他一生都在做好事。他死于咸丰,享受84岁的生活。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曾孙求圣旨为其建坊。


郭氏家族是一个500年的家庭,是川南最富有的人。郭玉山深爱着他,经常帮助贫困的邻居。他在家里一年四季都有郭氏博物馆,专门接受贫困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并提供住宿。每年科举考试,也资助考生到北京参加考试。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刘光第一任县长时,郭玉山捐了1200银,在县城南北两关修建了两个栖流所,专门收留了流浪者和逃亡者。鉴于他做了利国利民的大事,清代著名书法家、隆昌三范之一的范云鹏另一个是他的父亲范泰衡和叔叔范泰亨)在牌坊上写了乐善好施四个字。


隆昌石牌坊·好好施牌坊


仔细一看,善字写错,第四横上少写两点。大书法家犯了低级错误吗?显然不是。牌坊里的文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打磨的。他模仿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多宝塔碑拓片》中善字的写法,意思是如果所有的好字都写完了,不就意味着好事都做完了吗?善无止境,善事永远都做不完的,留一两点,这样世世代代可以循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做善事了。


除了表彰和广告官员和好人,隆昌的石牌坊还向孝子、烈女甚至百岁老人致意。其中,供奉大禹的禹王宫山门坊是清康熙时期从湖广移民到四川的大商人集资建造的。禹王宫山门坊雕刻华丽精美,以其剑走偏锋而闻名。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在禹王宫山门坊的正上牌匾上,蜀楚承灵四个字生机勃勃,是三范第一范泰衡写的。意思是四川(蜀)与湖广(楚)联合起来,继承先灵意志。之所以读蜀楚承灵而不是灵承楚蜀,主要是根据年度签约地点。在四个字的右上角,同治六年的签名清晰可见,这与传统的从右到左,年款落左底的写作格式不同。


当时,当范泰衡泼墨时,他可能没有想到,在50多年后的新文化运动中,这种写作格式将承担改革和破旧的历史理想。因此,有人说:这应该是中国汉字写作格式改革的最早尝试,范泰衡可能是改革的最早实践者。


青石凝固着大地的灵魂;石牌坊承载着所有生物的审美、希望和信仰,并收集了民间习俗、书法和千年道德文章。今天的隆昌人保护三维历史书,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石牌坊已经成为城市生命的身体,也是居民灵魂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隆昌石牌坊·节孝总坊


连接古今、文化商业

龙昌石牌坊:继承城市的灵魂


走进隆昌,青石的香味从石牌坊和古驿道的青石板路上飘散,随之而来,人文道德沉积在漫长的岁月里。隆昌地区石材资源丰富优良,尤其是色青质纯、完整性强、抗压强度高的青石,为石牌坊提供了天然原料。


龙昌自西汉以来,一直是川南的重要城镇,是巴蜀驿道和川渝通往滇黔的重要枢纽。各种拱门都站在驿道上,在人口配送之间,官员和民间习俗也被带到,口口相传。当地人有一个形象比喻,石拱门是古代高速公路的广告牌。


隆昌县纪委宣传部部长程应帅向记者介绍,民国时期国内动荡后,大部分牌坊被战争摧毁。后来,许多牌坊遭到了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现在保存下来的是当地人靠牌坊盖房子,不小心保护了这些牌坊。


2009年,隆昌县在南关建立了石牌坊廉政教育基地。当时,面临着一个复杂的问题。多年来,居民的生活社区一直与拱门融为一体。许多拱门是居民家的墙,有些已经被油烟熏黑。为了保护石牌坊,迫切需要搬迁居民。


隆昌一名县委常委感叹,当初那一片属于“拆迁老大难”的棚户地区,一开始,想想都头疼。结果搬迁过程十分顺利,当地居民非常配合,基本没有遇到阻碍。几代人都生活在牌坊之下,对牌坊上面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的事迹耳濡目染,保护当地的文化遗迹,在他们看来也是在保护传统生活的精气神。


邱承佑就是这样一个在牌坊下长大的孩子。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们在狭窄的过道上来回穿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对头顶上的飞檐产生了兴趣,缠着成年人谈论石拱上的人和事,并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共鸣和价值坐标。他静下心来,花了一辈子研究家乡的石牌坊。他在《隆昌牌坊赋》中写道:思牌坊则烦恼尽净,回忆故乡则心怀洒脱。善待历史,回首往事,期待生姿;珍惜今天,偶尔抬头一看,美丽的眼睛。足见其对家乡的真挚感情。


如今,南北关石牌坊景区已成为隆昌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正如范泰衡对书法创新和邱承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守望一样,不甘寂寞的隆昌人对此并不满意。他们积极拓展石牌坊和古驿道的文化旅游价值,致力于打造以青石工艺品和当地美食文化为主的商业链。


石牌坊之下,历史的背景在继承,商业的新思维在萌芽。100多年前,隆昌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现了风清气正、商家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