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在徽州,民居、祠堂、牌坊是著名的建筑。徽派古建三绝的美誉是对它们最好的诠释。它们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是徽州文化凝固的音乐,是徽州记忆中的往事。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徽州三绝民居


这个村庄就像星列棋布,五里十里,远远望去,站着,鸳鸯瓦鳞鳞,楔形,鸟吻耸立,就像一座城市的郭,有着独特的视野。这是对徽州民居的历史描述。几百年过去了,经过沧桑,徽州民居依然是人间烟火的原貌。


白色的粉墙,黑色的屋瓦,飞挑的檐角,一排排的兽脊斗拱,高低分散的马头墙,镶嵌在青山绿水中,是那么的非凡空灵,却那么的简单。徽州民居非常注重自然情趣和山水气息。房屋布局,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以来就有无山无水不成居的说法。村庄一般建在山阳处,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与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性和地方气息,建筑和环境相互渗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首中国民间音乐。当你走进这里,就意味着从喧嚣进入秘境。



闲来徽州听雨落,淡看人间干坤转。雨落在徽州,那就是落对的地方。徽州人视雨为财,有雨水,就有财运,于是就有了四水归明堂,在禁锢的徽州院落里,开一四方天井,接纳从天而降的雨水,雨水滴在瓦片上,顺着屋脊流入天井中,财运也随之一同落入了天井。徽州人爱钱的方式是如此的优雅和诗意。你很少从徽州商人那里闻到铜的味道。他们擅长管理,也喜欢诗歌和书籍。他们离开家乡努力赚钱,回到徽州建设学校,帮助学生,让后代努力学习。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马头墙、古深巷、小石桥、浣衣塘...这里的每一寸都是简单生活的写照,风景如画,清新而有意义。如果你带着油纸伞走过,你似乎在朦胧中踏入了仙境,清澈的湖水在你面前流淌,鸟儿低声滑过你的耳朵,数千年的文明你踏上了~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徽州三绝祠堂


走进徽州,你会发现,在徽州的每个村庄里,最宏伟的建筑都是祠堂。祠堂是整个宗族或部分宗族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左右宗族通常建造几个甚至几十个祠堂。祠堂连云,远近,是徽州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千秋功过,在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徽州人,宗族观念很强,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一直是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是联系一个家族文化的纽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谱、方志、宗谱构成了中华文明无尽的历史背景。几代人通过祠堂崇拜祖先,继承家庭传统。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祠堂除祭祀祖先外,还是平台、宗族议事场所、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民族惩罚场所。在古代法制薄弱的时代,祠堂实际上发挥了道德法的作用。道德是维护农业社会的重要基础,祠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海漂泊梦,天涯游子心。如今,国内外大量的中国后代纷纷回到祖国大陆,观光,寻根问祖。他们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盛开的年轻人,可爱的孩子。然而,在祠堂面前,他们对祖先的尊重是一致的,他们对家庭的感情是共同的,他们流动的血液是相互联系的...


徽州三绝牌坊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徽州有许多牌坊,由徽州山特有的花岗岩和青岗岩制成。有的孤独,突然架在村口街旁边,有的拥抱成群,矗立在山野里,一路走来。虽然,经过多年的侵蚀,这些牌坊现在大多是斑驳的。但如果你走进这里,了解埋藏在牌坊下的故事,它仍然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情感。

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牌坊不是徽州的特色,但徽州位于山深处,交通不便,保存良好;此外,徽州明清时期相对富裕,非常重视社会道德教育,十个村庄,不浪费阅读,远山深谷,居民,习。为表彰宦官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方式,传达荣耀,流芳百世。就其功能而言,这些牌坊主要可分为四类:标志坊、墓祠坊、门坊和景表坊,涵盖国内各类牌坊。



绝大多数牌坊都是经政府批准建造的,只有少数是私人建筑。在古代,立牌坊是一件极不容易、极其隆重的事情,不是富人想立就能立的。根据古代的一些规定,所有进入国子监狱学习并取得举人以上名誉的人,经地方政府批准后,方可出资建设名坊。至于立贞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要求更严格,必须经当地政府核实后逐级报告。最后,皇帝可以审查恩典,也可以直接封存。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牌坊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每个牌坊背后都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具有深厚的徽州文化积淀和穿越时空的价值。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随着日出、晨幕、夕阳和日落,牌坊依然守在徽州的土地上,静观风云变幻、悲欢离合、忠诚守义、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