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代代相传、聚居、繁衍、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集体建筑住宅。是客家住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之一,主要包括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和平、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
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大型集体建筑,由夯土墙承重,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椅子形、簸箕形等。在客家土楼中,圆形建筑、方形建筑、宫殿式土楼、五丰式土楼、府第式土楼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圆形建筑或圆形村庄。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即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了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一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寨和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庙建在整栋建筑的中心,仍然保持着中原汉族礼传统中孝道、尊严和卑微观念的核心。
五凤楼:府第式住宅是客家继承中原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建客家五凤楼一般为九脊歇山顶,屋脊两端飞翘,如五凤翘翼者",故名。五凤楼由三堂两落组成,前低后高,层次分明。总的来说,以三厅为中心的五峰楼有着明确的主次卑感。可以肯定的是,它是黄河中流域古老庭院布局在客家文化发源地的延续发展。在其组合中,只有轴末端的上厅(主厅)采用了坚固的夯土承重墙。
五凤楼有独立的民居,有方圆围楼的祖祠。然而,同一种建筑形式有不同的名称。福建客家人称之为五凤楼,广东客家人称之为围龙屋和堂横屋(后面没有围龙)。其主要特点是数量不同,占据中轴线的大厅和分立两侧的横屋,立面前低后高。最高的上堂设祖祠。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客家围龙屋、堂横屋的屋顶一般为悬顶平脊。广东广府、福佬民系的民居、祖祠也有屋脊两端飞翘的习俗,只有客家喜欢平脊。
方楼:方楼以祖祠为中心,周围夯土墙为正方形的走廊式土楼。方楼的布局与五凤楼相似,但其坚固的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非常明显防御性大大增强。方形建筑和圆形建筑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除了不同的外观外,它们的分布范围、建筑模式和结构功能几乎完全相同,但方形建筑的数量比圆形建筑多,历史更悠久。据说有一个圆形建筑。可以看出,方形建筑是中原方形住宅的直接继承,圆形建筑与福建当地的圆形围栏、城堡和沿海抗风要求有关,其自然和文化背景相对复杂。
方楼有单体方楼和复合方楼。单层建筑相对较小简单,四坡瓦屋顶等高,巍然自立。复合建筑大而复杂,一般在三到五层的方形主楼前,前院周围有矮墙或附属建筑(住房或学校)。较大的方楼屋顶高低错落,前后高,作为九脊组合。闽西客家方楼俗称四角楼,但其四角无碉楼,不同于赣南、粤北、粤东四角有碉楼的四角楼。
圆楼:又称圆寨,在圆形建筑中,三栋房屋已隐藏,主次严重削弱;村庄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第一位,已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圆形建筑有两种:单环建筑和多环建筑。前者规模小,只有两三层高;后者规模大,高达四五层,从外环到内环高度逐环下降。它们都是以祖庙为中心,用泥土夯实的木质走廊圆形土楼。
圆形建筑是当地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它通常从一个圆形的中心开始,根据不同的半径一层一层地向外展开,就像湖中的水波一样,环环相套,非常壮观。最中心是家族祠堂,依次是祖堂和围廊,最外层是居民。整个土楼大小一致,面积约10平方米。使用普通楼梯,几乎没有秘密。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形状大。土楼有一个巨大的单体建筑,它的体积是最大的住宅。土楼中的普通圆形建筑,直径约50米,三、四层高度,共有100多套住房,可居住30、40户,可容纳200或300人。大圆形建筑直径可达70米、80米,高56层,有400或500套住房,可居住700或800人。
从土楼本身来看,绝大多数客家土楼的布局都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特别是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大厅、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及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侧对称极为严格。它与古代中原生土民居建筑、殿堂等风格一脉相承;以祖堂为核心,建筑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中心组织庭院,以庭院为中心组合;简约典雅,建筑整体风格与建筑外景观风格协调,部分土楼大厅雕梁画栋,典雅华丽;内走廊平面四通八达,体现了客家尊祖、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几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了客家人聚居、和睦相处的家庭传统。圆楼也一样,大门、中央大厅、后厅都放在中轴线上。
2.以大厅为核心。大楼有大厅和主厅。以大厅为中心组织庭院,以庭院为中心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也很突出。
3.走廊贯穿整个建筑,可谓四通八达。然而,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像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却很少。
客家土楼的性能
客家土楼是中国文化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奇特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都很完善,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有很深的内容。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其建筑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能:
经济充足
黄土和杉土是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从山坡上取出的黄土,不会破坏耕地。如果旧建筑必须拆除和重建,墙体土壤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作物肥料,不会像现代砖或混凝土房屋那样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极。一般来说,由于屋顶通风顺畅,白蚁侵袭木构件或潮湿腐烂不严重,旧材料可重复使用,土建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即可完全人工操作。
坚固性好
客家土楼,尤其是圆寨,坚固性最好。圆柱形结构可以均匀地传递各种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逐渐变薄,略微向内倾斜,形成良好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导致下沉的情况下,整个土楼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由于土墙内埋有竹条等水平拉结筋骨,即使因临时应力过大而开裂,整体结构也不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卵石建造基础,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夯在石基以上,墙顶设置3米左右的大屋檐,保证雨水从墙外倾泻。
奇妙的物理性
客家土楼的墙壁厚约1.5米,可防止炎热天气进入,寒冷天气可隔离风,形成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奇妙的是,厚厚的土墙具有任何其他墙壁都无法匹配的含蓄效果。在闽、粤、赣交界处,年降雨量高达1800mm,经常暴雨,室外干湿变化太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适合人体的湿度。当环境太干燥时,它可以自然释放水分;当环境太湿时,它会吸收水分。这种调节效果显然对居民的健康非常有益。建筑师经常谈论室内噪声的控制。由于其强烈的内向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容易产生噪声聚焦效应。在过去荒山寂静的客家生活环境中,建筑内的巨大噪音是令人欣慰的生活氛围。
突出防御
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普通的四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没有外窗,三层打开窄缝,四层大窗户,有时四层设置挑台。土墙的弱点是入口,加固措施是用铁包裹硬木厚门,门后用横杆固定,门上有防火水柜。所有这些都是出于防御要求。
在客家土楼中,尤其是福建承启楼、振成楼、富裕楼、富馨楼、奎聚楼、环极楼、深远楼、广东大埔花萼楼、蕉岭石寨土楼、饶平道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