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广州西关大厦是一种传统的广州民间住宅形式,由清末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建造,具有岭南特色,被称为西关大厦。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西关大厦通常占地面积大,具有西关的特色。建筑风格多为中式。基本结构包括砖木结构、三进三坡顶、三立面开间。门前有青砖石脚、长窗和石门套。西关大厦还有七个深度,包括客厅、小厅、书轩和花园,主要由买方和商人建造。



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以传统的正的正堂屋形式向纵深方向展开。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堂。中轴线自前而后,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餐厅)、二房(尾房)。每个大厅一进,一般大屋二三进,形成许多中轴线。两侧偏间前部左侧为书房和小院,右侧为偏厅和客房。客房屋顶为乘凉、赏月、西关小姐七夕拜月(拜七姐)等平台。卧室、厨房等。偏厅、客房后面。园内种花木,筑假山鱼池,相当优雅幽静。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西关大屋门廊装饰,设置矮脚吊扇门(又称脚门)、门窗、硬木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脚门和长门具有通风和安全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气候的特殊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档木材制成的,厚约8厘米,门扣铜环,门脚藏在石臼里,门后用横扣扣门,防盗贼。门厅(门厅)设有天宫和土地神仕,其次有四扇中门,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才开,以示隆重欢迎。只留左右两门,让路人看不到门内的场景。轿厅是乘客和主人进出停车的地方。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大厅是主楼,面积最大,屋脊最高。整个大厅都是红色的(主梁油漆〕黑菊(黑木角油)白瓦(白衬瓦)宽敞宏大。为了使大厅更明亮,屋顶随意安装明瓦即玻璃瓦。大厅后面是头房(或长辈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用明瓦、高窗采光。二厅(餐厅)、二房(供儿子婚后夫妻居住)依次在头房后面。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个房间。大厅与大厅隔开小天井,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侧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楼梯间,一般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侧一般设有小庭院,种植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供主人或游客游玩。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意为平步青云。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人出入)、通风、采光、排水、干燥、种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西关大厦室内装修优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于一体的成就。木砖雕、陶瓷灰塑、壁画石景、玻璃铁漏花、满洲窗、彩色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装饰、门槛窗等,都充满了岭南的魅力和风格。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民国初期,西关商人的房屋被大量拆除。鼎盛时期,西关大厦有800多栋,据统计,有100多栋,有10多栋具有保留价值的。最著名的西关大厦包括位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位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位于宝华路中约的钟家花园。不幸的是,这些著名的花园大厦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小船寨是唯一的著名房屋。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民居建筑

小船寨位于荔枝湾,建于1902年(清光绪仁寅年)。它是一座环形花园式的西关大厦,四周是建筑,中间是花园。建筑精致典雅,花园花木茂盛,整体结构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魅力。正门在三连直街,南向;后门在逢源街,北向。清末口额石刻书法家苏若湖所书小画船斋四字。小船斋整栋建筑为白花岗石脚,水磨东莞青砖精砌墙,光滑明亮。



正门是一个玲珑剔透的木雕通花套石刻红花玻璃屏风。屏风后面是门厅,前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走廊,有一个半边亭叫诗境亭。西边是船厅,呈画船形,小画船斋得名。还有阮元题书《白塘红荔盘塘西》木刻横额。朝荔湾涌一侧全是蚀刻蓝玻璃满洲窗。北面有供奉黄家祖先的家庙(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