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的瓦皇宫是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文化遗迹,建设时间最早,影响地区最广泛。它被称为中国寺庙,是女娲在神话传说中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造性女神。她创造了生命。当地球陷入困境时,她炼石补天,勇敢地照顾生物,避免自然灾害。瓦,古代神圣的女人,化万物的人,这是文解中对女娲的描述。关于瓦皇宫的建设有这样一个传说。
女娲皇宫女娲传说故事
据说盘古开辟天地后,天空中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山、植物、鸟、动物、鱼和昆虫,但没有人类。天神女娲根据自己的外表揉黄土,创造了人类。由于大地辽阔,黄土造人又累又慢,女娲将一根藤蔓延伸到泥潭中,然后举起沾满泥浆的藤蔓,洒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人。
就在女娲为自己的发明高兴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来了。原本一片祥和的宇宙,瞬时间变了模样,天塌了,地裂了,山林燃起了大火,大地一片汪洋。女娲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灾难,非常难过。她决定站起来拯救人类。但是怎样才能弥补破天呢?女娲想了又想,突然想起涉县凤凰山地区是炼石补天最好的地方,于是她迅速来到这里,开始炼五色石修天。果然,天上的洞很快就补好了。
然而,女娲害怕天空会再次崩塌,所以她砍下了一只大乌龟的四只脚,以凤凰山为中心,站在地球的四面八方,牢牢地支撑着天空。从那时起,天空补充,四极正,淫水干涸,冀州平。为了纪念女娲,后人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建造了女娲宫。
娲皇宫的建筑特色
从远处看,中皇山就像一把太师椅。根据道教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下漳河,东面是刘邓军司令部旧址,将军岭,是三省交界处。中皇山上的瓦宫古建筑,背靠悬崖,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瓦皇宫建于北齐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中皇山(女娲山)是高洋皇帝往返北齐都城叶城(今邯郸市临漳县,有铜雀台)和晋阳的必经之地。此外,高洋皇帝天生奢华,喜欢大兴土木工程,尤其喜欢雕刻雕像,所以瓦皇宫建成了。
这里群山翠绿,流水环绕,风景秀丽,是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瓦皇宫依山而势,巧借天然,被称为天造地设之地。瓦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依山而势,匠心独运。
当地用9个数字生动地概括了瓦宫的特点:1座吊楼、2座宗教、3座石窟、4座古建筑、5座刻经、6座经文、7尊雕像、8座成就和9根铁索。其中所指的宗教,指的是佛教与道教,9根铁索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皇阁采用9根铁索与山体相连。寺庙是明朝建筑,清朝咸丰年间重建。瓦皇宫结构奇特,别具匠心,被誉为吊庙、活楼、瓦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等。
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
两到四层都有三面走廊,靠在悬崖上,用铁索把亭子和悬崖凿成八个马鼻,把亭子绑在悬崖上。如果游客挤满了建筑,铁索就会伸展,像弓弦一样伸展,建筑就会向前倾斜。因此,它也被称为悬挂寺庙和活建筑,构思巧妙,是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在悬崖上,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山峦翠绿,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地。
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1924-2012)先生专门研究了瓦宫的建筑原理。根据罗哲文先生的研究,整个建筑采用了高层建筑中重心偏离安全率的原则。当建筑物遇到外力前倾时,只要在重心偏离的安全系数内,九根铁索就能稳定建筑物。
现在,瓦皇阁已经重新加固,九根铁索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然而,在加固前的几百年里,瓦皇阁用这九根铁索经历了十多次地震,安然无恙。罗哲文先生不禁感叹,瓦皇阁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建筑奇迹,以铁索挂在悬崖上。
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雕经像,在这里大规模修建了瓦皇宫,在山脚下挖掘了石室,在里面雕刻了佛像,然后勒之岩壁佛经。山顶瓦皇阁外的悬崖上有6个北齐时期的悬崖雕刻,多达13万字。它是中国现有悬崖雕刻中最早、字数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世界第一壁经群,在中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都是当地庙会和女娲祭祀的日子。是时候全国很多地方的人和海外华人来祭拜中国人文了。"女娲祭典"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千年来,这里的古建筑最终会因为文化的血液而代代相传。来到娃宫,满足你所有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