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都是用木头做骨架的。直觉上,木材容易被水腐蚀。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形成了建筑防水设计理念,如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因地制宜、当地选材等。几千年来,唐、宋、辽的建筑没有翻新或漏洞,这是一个奇迹。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今天,让我们了解传统古代建筑的工匠们是如何排水的?当然,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首先排除了紫禁城等建筑,因为皇家建筑和花园是封建等级制度水平的顶级配置,不普遍。本文以古代民间建筑为模型,分析了古代建筑的排水措施。

外墙材质

在古代,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非常苛刻。例如,在灰色背面,石灰膏与细粘土混合均匀,肉眼看不到白灰点。铺装和拍打后,密度可达到永不渗水。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其次,在外墙材料中,使用不怕水浸永久性强的砖墙建筑,并在砖外刷白石灰。这不仅可以防潮、防虫,还可以与水系统地区的绿色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安静优雅的美,即白墙黑瓦、小桥流水。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防水层数

整个房子,整个房子不仅有一层防水层。首先是屋顶上的瓷砖。穷人通常只有瓷砖。一般来说,它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然而,风太大,很容易吹掉瓷砖,人们踩上去也很容易踩碎瓷砖。在古代,人们越富有,屋顶上的防水层就越多。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其次,瓷砖的防水效果也与瓷砖的形状和铺设工艺密切相关。

房屋结构

民间古建筑为了防水,一般采用四水归堂式。以传统的房间为基本单,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为三间或五间。每个房间宽3~4米,卧室墙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通风方便。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一般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人多居住在楼上。单体建筑与庭院墙相连,围成封闭庭院。为了便于通风,院墙上的漏窗大多是开着的,房子前后都是开着的。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排水通道布局

古建筑的基础长期浸泡在雨水中,容易坍塌,因此排水非常重要。在元代,主要街道两侧有一条明沟;在明代,明沟上覆盖着一块石板,通常被称为板沟,主要是为了防止事故,有点像现在下水道井口覆盖着井盖。在清朝,板沟逐渐改造成暗沟。明清时期的下水道仍在使用中。

而江南地区河网密布,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例如,同里古镇,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上家家临水,家家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排比。古镇周庄水道可直接通往宅院,主人足不出户即可上船。靠山临水的安徽省易县卢村,民宅依溪而建,小溪从上到下贯穿整个村庄,直到村南汇入村外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