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被称为美丽的王冠。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形式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兼容多样。线条优美,装饰繁文缛节,工艺复杂,成为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典型代表形式。
闽南传统民居屋顶多为硬山,悬山多见于闽南山区。歇山顶起源于中国南方,广泛应用于闽南寺庙的尾顶。闽南建筑只有泉州文庙大成殿的一个例子。厦门吕厝出土的青釉瓷罐上刻有南宋的建筑形象,是五脊殿顶的殿堂,也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闽南红砖房屋的屋顶是弯曲的,中间是平的。大屋顶通常分为几个部分,分散在不同的高度,大部分是悬挂的山,硬山与燕尾脊和马鞍背的形式。其中,燕尾用于主要住宅,马鞍用于保护住宅。燕尾和马鞍背是闽南古屋顶的基本形式。
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由三部分组成:
(1)尾脊:包括正脊、小脊、垂脊、曲脊。正脊是横向的,是前后两个斜坡相交的屋脊。脊柱堵塞部分用镂空砖或灰泥组合图案、碎瓷剪贴、方形瓷砖等装饰。大部分川在正厅或正房。小脊只是由水泥和砖制成的两条长线。在普通家庭中,或在护龙等不重要的屋顶上,垂直脊是一个垂直的屋顶,分布在斜坡两侧,类似于小脊。曲脊是正脊与垂脊的交界处,燕尾、马背都是它的变化装饰。
(2)纹理:弯曲脊柱和垂直脊柱向山墙的突出部分排列整齐,并连续与弯曲脊柱和垂直脊柱一起形成圆角或山形的古砖或砖块。最突出的是主线,主线下的是内线,上的是外线。除了美观之外,纹理还可以保护山墙上的装饰。
(3)斜坡:主要是指瓦片的排列,民间多用弯凹板瓦,宫殿多用半圆筒简瓦。
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的造型特点
寺庙屋顶特色
闽南寺庙建筑屋顶的正脊呈曲线,脊角明显翘曲,使正脊弯曲很大,从而在视觉上克服了正脊的僵硬感。正脊两端的翅膀呈尖脊,看起来像燕尾,两端的末端分为两个,所以也叫燕尾脊。
燕尾起源于中国宫廷建筑的鸟尾,其燕尾屋顶代表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意义。燕尾分为单曲和双曲。它的顶部高耸,两端翅膀,镶嵌着五颜六色的花鸟虫鱼瓷雕刻和屋脊曲线的强调处理,形成了丰富的天际轮廓。有些弯曲的屋挺直厚重,有的弯曲轻盈。这种形式在寺庙建筑中最常见,代表着神圣崇高的地位。
首先,闽南寺庙装饰与屋顶、梁柱的比例极为夸张,远处明亮耀眼,内涵丰富,造型多样,细节生动,制作精美。复杂的屋脊形状和图案是由彩色瓷片粘结在灰泥形成的原型上形成的。这种装饰方法被称为剪贴、剪花,也被称为剪碗,是泉州以南寺庙建筑独特的装饰方式。
其次,闽南寺庙建筑脊饰的丰富造型让观众感受到精雕细琢的技艺,其釉彩让人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装饰展现了祈福教化、趋吉避凶、自我表彰的主题内涵,能强烈激发观众的内心共鸣和对宗教的虔诚。人物主题以忠孝节义和古圣贤为主。传统民间信仰注重伦理秩序,善恶分明,强调三纲五常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因此,符合祈福教育的歌剧故事成为最常见的表现内容。比如关圣帝君庙往往以三国演义为榜样,母祖庙往往以母祖故事或24孝为主题。
龙凤等鸟类动物主题也有丰富的历史渊源。龙是四灵之首。民间传说装饰在屋顶上,奔腾或飞行抢珠子和护塔,以防止火灾;凤凰取鸟王之意,象征高贵与美丽。还有麒麟、象、狮、虎、鹿、羊、骡、豺等八瑞兽。唐草图案曲线优美,装饰魅力无处不在,构成自由,多头尾连接,拉伸往复九环,自由灵活,适合各种图片镶嵌,具有连续的象征意义;花瓶有安全的意义:这些都有吉祥和邪恶的意义。
住宅屋顶的特点
闽南民居屋顶的特点比寺庙屋顶的艳丽繁缛更简单,但不失特点。民间说,燕尾脊只能用作官员或科举考试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采用燕尾屋脊的建筑,闽南系建筑山墙面因形如马背弓起,故通称为“马背山墙”。马背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按风水五行分为金(形圆)、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锐)、土(形方)。根据地域差异,各种马背细节略有不同,但最终在这五种形式的变化之内。大家庭或经济较好的家庭,多用马背,装饰复杂,雕缕彩绘花鸟鱼虫,小家庭用简单的瓦镇处理。
此外,根据闽南的习俗,民居建筑是为了防止工匠做寇——即防止工匠暗中放置厌胜物或设计成不吉利尺寸破坏风水的做法,经常在屋顶中间放置五宝瓶等吉祥物,包括谷物、毛笔、硬币、铜镜等。谷物是为了祈求好运和丰收的谷物;毛笔祝人文汇聚,文化昌明;钱币祈求财源广进;银镜用来驱邪镇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