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大悲禅院东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以及讲经堂组成。西院为念佛堂、方丈室和天津市佛教协会驻所。形成以东院为寺院主体,西院为寺院附属部分的建筑格局规划设计 ,体现出一般佛教寺院布局的传统形式。大悲禅院的门外有一对石雕雄狮,门额上有赵朴初先生所书“真如觉场”四个大字。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第1张

天王殿原为寺院的山门,按山门与天王殿合一的形式建造。门前立有两只黄绿相间的系铃抓珠的琉璃狮子。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大殿屋顶全部以湛绿色的琉璃瓦覆盖。大雄宝殿前面是大悲殿。殿前是砌砖走廊。向右穿过题额为“慈航普渡”的门洞,便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向左穿过题额为“悲愿宏深”的门洞,是弘一法师纪念堂。庭院西东两侧还分设地藏殿与讲经堂,皆面阔3间。大悲禅院是以古典殿堂式的建筑集群与封闭式的园林庭院结为一体的寺院设计风格 ,寺中有园,园中有寺。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大悲禅院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几经修葺扩建,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玄奘法师经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珍藏有从魏晋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萨造像几百尊。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生救苦,此“大悲禅院”之命名也。曾供奉过唐代名僧玄奘法师的灵骨。现任方丈为智如法师。

大悲禅院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一座十方丛林寺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清顺治十五~十六年(1658年~1659年),天津守备曹斌捐资修寺,“筑室三楹”,大悲院改名为大悲禅院。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禅师世高与津门名士张霖、张霔、龙震、梁洪、黄六吉等十余人,于寺内结“草堂社”,诗友唱和。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住持了凡上人再重修大悲禅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军移驻寺内,改寺名为大胜寺,修建五层镇海楼。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住持祥麟法师开坛传戒。

1954年,天津市市政府拔款,重新修整大悲禅院,油饰佛殿廊房,增修四周山墙,建造寮房。并请天津市文史馆馆长、甲骨文专家、著名书法家王襄题写“古刹大悲禅院”寺额。同年7月28日,天津市佛教协会成立,住持惠文法师当选会长,办公处设在大悲禅院内。

天王殿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天王殿殿堂长约20米,宽约15米,面阔3间,进深2间。殿外两侧墙壁上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 ,殿前有琉璃石狮一对,门额上为王襄居士所书篆体“古刹大悲禅院”六个字 。殿内中央供奉的主佛是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尊佛背后是手执宝杵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殿内左右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仗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执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拿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韦驮菩萨是佛教中的天神。其右手托直立宝杵,左手掌向上横胸前,单手合十,面向大雄宝殿,被奉为寺院的守护神。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第2张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坐落在五尺多高的由硕大青砖垒砌的台基上,迎面有六根红柱隔窗分门,面阔5间,进深3间,是大悲禅院的主殿,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倓虚法师筹划兴建。殿门上方悬“大雄宝殿”金色大字匾额,为华世奎所书。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所铸古铜鎏金千佛莲座释迦牟尼像系由天津市静海区移来,连同千佛莲花铜座高5.2米 ,重6吨。铜像线条清晰和谐。莲花座上的9999个小佛,都是用玻璃钢雕成。主佛两边站立阿难、迦叶两弟子像。释迦牟尼铜像前,是一座1994年开光安放的玉质佛祖造像,高1.6米,重888公斤,是由郑国川居士捐赠,经香港转运而来。殿内两侧分有泥塑彩绘十八罗汉坐像,高2米,每尊罗汉神态各异,性格鲜明 。大殿前面两侧左有大钟,右有法鼓。左后屋角供奉的是有威猛雄狮坐骑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右后屋角供奉的是乘坐六牙白象王的大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南海大悲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和龙女各侍左右。观世音菩萨和善财、龙女均用香樟木雕成。

大悲殿

大悲殿台基高约3尺,面阔5间,进深3间 ,位于大悲禅院的后殿,即大悲观世音菩萨殿。殿内供奉着二十四臂观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故称大悲殿。大悲殿的殿门之上除“大悲殿”匾额外,尚有“普渡迷津”四个大字匾额一块。殿门两侧有楹联两副。殿内供奉的尊观世音菩萨塑像,高3.6米,表层贴金,神态庄严,姿容动人。

大悲殿内正面及两侧墙壁,皆有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彩绘的壁画 。壁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图,分为6幅10图,介绍了佛祖降生、成道、讲经、说法、度众生及涅盘等主要事迹。 [8]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纪念堂

弘一法师纪念堂

弘一法师纪念堂位于大悲禅院内的大悲殿西侧偏室 。堂门前悬挂老居士龚望用鸡毫所书的汉隶“弘一法师纪念堂”金字匾额。纪念堂内正中悬挂徐悲鸿为弘一法师所作的油画肖像的仿制品。画像前设案,案上供奉弘一法师盘膝端坐的铜像,高约1米,神情安逸 ,满面慈祥,为弘一法师得意高足广洽法师所捐制。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第3张

纪念堂两侧悬有玻璃镜,有法师生平简介, 《华严经偈》影印件、翻照的大师玉照以及书法篆刻影印件。有展柜四个,陈列大师手书佛经、著述的影印件,另有今人所作弘一法师年谱、传记、纪念文章等书件,供瞻拜和怀念。 

玄奘法师纪念堂

玄奘法师纪念堂位于大悲殿右侧,与左侧的弘一法师纪念堂正好对称 ,是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的顶骨而设置的专室。纪念堂供奉着高约2米的玄奘法师绣像,供桌上的高约1.2米的莲座金色塔,象征以往供奉玄奘法师灵骨的史实和因缘。纪念堂供有复制的明代绝版的玄奘画像,并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也陈列了他的部分经书和著作。玄奘法师的6块灵骨中的一块原在大悲院中供奉 。

天津大悲禅院—重点宗教寺院建筑布局介绍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南京中华门外建神社时修路 ,从地下发现了供奉玄奘法师顶骨的石函 。当时便被日本侵略军拿走一部分,留下来的一部分共分成五份,分别供奉在北京、天津、南京、广州和四川。天津一份于1954年供奉在大悲禅院。1956年应印度政府的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将天津大悲禅院供奉的这块顶骨送往印度那烂陀寺,以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及佛学的交流。现在纪念堂内,还设有一个供奉玄奘顶骨的模拟塔,塔内顶骨以照片代替。

大悲院景区旅游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打造佛教旅游文化庆典、保护寺庙建筑、恢复民间朝拜仪式、促进佛学交流、设立僧人生活体验基地等方式来丰富景区文化的内涵。积极构建大悲院博物“寺庙文化”,真正实现建设北方寺庙旅游示范区的目标。高效、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大悲院景区核心价值的必要组成元素之一。在院内建立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指南,配备多人形态的专人服务。旅游服务是游客评判景区体验形态的根本元素之一,也是联系景区与游客之前裙带关系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寺庙旅游风景区愈来愈多,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除却景区本身的知名度和形象建设,景区服务也成为了维系游客关系,塑造旅游地差异化经营的重要战略手段。经过实地走访得知,目前大悲院景区的旅游服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较其他旅游景区而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因而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系统,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大悲院景区旅游核心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多元化的精准服务结合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对大悲院景区建立最优化的服务体验,催生二次游览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