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寺又名栖清书院,位于重庆江津长江北岸,始建于明代,是古代江津的“后八景”之六景。圣泉寺有“听琴洞”和“龙吐水”等奇特景观。在寺院后山一悬崖处有一宛若面盆的圆洞,时常能从洞里传出铿尔琴声,如击清磬,美妙极是,“听琴洞”故而得名;寺院后东北侧石壁岩缝处,有潭如井,四季“骊龙吐出”不断,此处又故名“龙吐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小春阳”之时,渝城知府陈邦器从蓉城“考绩”归渝,船至江津时天已尽黑,秉烛夜游圣泉寺,对圣泉寺奇景赞不绝口,民国十三年版的《江津县志》记有此事。
县志记载:明代圣泉寺内建有私塾:栖清书院。这是当时江津的四大书院之一。明代名臣江渊少年时就曾在此攻读诗书。江渊是江津九龙铺人,生于1400年,明宣德五年考取进士,后来一路官至工部尚书。所著“江津前后八景诗”,将圣泉寺栖清书院排入后八景,名列第六。诗曰:春风崖畔草青青,苔藓模糊篆刻平。壮士已随龙虎逝,剑光犹傍斗牛横。三馀事业今安在?一代文章空有名。桂影婆娑明月夜,咿唔疑有读书声。
圣泉寺历经几世风雨,多数建筑已遭毁损,丹霞石屏被开采修房建屋而雄姿不存,参天古树被砍伐而残存不多,山门前的一对精雕细凿的石狮也被景区内的一家企业“请”去看守厂门。原址只保留下正殿两侧的厢房,与两道传说是江渊捐建的风火墙。好在圣泉长流终年不绝,滋润着这片圣灵之地又长出了茂密丛林,远去他乡的小鸟又飞回林间宛转鸣唱,躲过劫难的碑刻题记在有心人的呵护下又重展魅力。圣泉寺又活了,又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虽然没了夕日朗朗书声,少了寺院鼎盛香火,但寺前一览无遗的葱绿稻田、梨园,伫立乡间一幢幢美观大方的民居小楼,与隔江相望的江津城鳞次栉比的高楼,正展示着江渊故里的进步与发展。
江津圣泉寺地址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办事处圣泉社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