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古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古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第1张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第2张


  马鞍墙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坊七巷参观柘荣剪纸展,经过文儒坊时,再一次被这里的古建筑所吸引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不愧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而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古民居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的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
  三坊七巷古民居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每一座民宅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成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江南古民居建筑中,围墙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唯独福州三坊七巷的民居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且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有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也很有特色,如墙头的砖雕、泥塑与门窗扇的雕饰都非常精美。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古代建筑风格遗址—三坊七巷明清古建筑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