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位于重庆铜梁白羊场镇附近, 始建于明朝成化元年(公元1465 年),是重庆市保存得最好的古庙。 万寿宫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 大小房屋共计72 间, 为典型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 前殿灵官殿木结构单檐悬山顶, 抬梁式梁架, 给进殿者一种空阔之感, 而灵官神像红脸虬须、怒目圆睁, 其雄姿之英武大有气壮山河之概。 前殿和中殿之间有一个庭院、两个平台。 庭院中有长势茂盛的黄桷兰和黄桷树各一棵。 平台上有花坛、小水池。 鲜花怒放、锦鳞游泳, 整个庭院安静而又生机勃勃。 中殿三清殿三清神像神态安祥慈和, 色彩富丽又不失古朴, 让人生出亲近之心。 后殿玉皇殿玉皇大帝神像身着九章法服, 头戴冕旒珠冠, 手捧玉笏, 端坐龙椅, 显得甚是威严。
万寿宫除了三大主殿, 元神殿、药王殿、斗母殿、财神殿、地母殿、文昌殿、王母殿、西王母殿等多个侧殿也都保存得较为完好。 此外,万寿宫还有斋堂, 可供16桌人的斋饭。 两边的厢房可供远道而来的信众歇宿清修。 所有殿堂均采用古庙传统建筑工艺。 室内雕梁画栋, 彩绘精涂, 整个风格古朴而典雅。 室外红墙青瓦, 斗角飞檐,展示着古庙气势磅礴的雄姿。
万寿宫建在一个高两百多米的山坡上, 可谓山环水抱, 风景如画。 据当地村民介绍, 这个山坡后面还有八个雄伟奔腾的山坡。 九个坡合称天马坡, 又叫九节龙, 万寿宫恰好在龙头位置。 万寿宫向前百余米, 翠竹依依,流水潺潺, 便是羊溪河与白羊河的交汇处(因此万寿宫也曾命名为双河观)。 玉皇殿西侧有一口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古井, 初建庙时, 将井口砌成了六角形状。 当地有人称之为六角井, 但更多人称之为龙井, 他们认为那口井就是龙嘴, 所以才会长年清泉不断, 即使在最干旱的夏季, 也有取之不尽的水供人饮用。 如今, 白羊镇早已通了自来水, 但镇上的居民仍习惯来龙井取水去点豆花。
万寿宫民间故事
关于万寿宫的独特地势,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 相传明朝成化元年, 贵州省习水县一个名叫冉合维的风水先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死后能埋骨于风水宝地。 他凭着多年练就的“慧眼”, 隔着千山万水就“看到”重庆铜梁西北方有一条“龙脉”, 但无法确定“龙穴”的具体位置, 便日夜兼程赶往铜梁。 他原计划农历五月 初五找“龙穴”, 不料途中耽误太久, 赶到铜梁时已是农历七月十三。 他顺着六赢山山脉“撵地”, 找到了马山这条“龙脉”。 他满怀希望飞奔到龙头时, 看到几个工匠正在他梦寐以求的“龙穴”上打地基。 待得知人们在修庙时, 他为之气结, 当胸自击三拳后便吐血倒地身亡。 人们怜他千里“撵地”却客死异乡, 就将他安葬在万寿宫的玉皇殿后面,那一座坟就叫做“气死阴阳坟”。
除了“气死了阴阳坟”, 万寿宫还有两个近年才出现的有趣故事。 据道长李德兰讲, 2003年的一天夜晚, 白羊镇一个叫李少华的老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见自己站在万寿宫前石阶之下的竹林, 一个被埋在泥土里的神兽正使劲向上拱, 背和尾巴露出地面, 嘴巴却在泥土里发出模糊的声音:“救命……”醒来后, 这个梦还清楚地浮现李少华的脑海里。 第二天大清早,他到万寿宫把梦告诉了李德兰。 李德兰和另一个信众扛着锄头到竹林去找, 果然挖出一尊石头雕刻的貔貅。 于是便让八个大汉把貔貅抬上万寿宫, “请”它作了守门神兽。
另一个故事与万寿宫的两尊望天狮子有关。 据李德兰讲, 2007年的一天夜晚, 白羊镇一个叫朱华碧的老人梦见自己站在自家稻田的田坎上, 正欲回家, 却感觉裤子被什么动物给咬住不放。 她吓了一跳, 低头一看, 竟然是两只狮子。 第二天, 她把梦讲给同村的人听, 没想到村里的另外两个老人也做了相同的梦。 三个老人讨论后一致认为, 应该是万寿宫的两尊望天狮子在向他们求救。 原来, 两尊望天狮子在文革时期被敲掉了脑袋, 扔进了万寿宫前面的荒地里。 三个老人认为望天狮子是求雨求好天气的神兽, 不敢怠慢, 就相约来到万寿宫, 与李德兰一起去把它们“请”回原位。 如今, 这两尊无头的望天狮子就在玉皇殿前。
铜梁万寿宫地址
重庆市铜梁区白羊镇金羊街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