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规模扩建。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就势建六层院落,层层叠起。其中罗汉堂内有木雕漆金五百罗汉像,以及神像七尊和梁上济公像,均为清乾隆时塑造。后殿普明觉妙殿,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为灵柩停放处,后辟为中山纪念堂。其后金刚宝座塔全部用汉白玉砌成,通高34.7米,有石阶可盘登塔座。塔座正中开券洞,孙中山衣冠即封葬于此。整个金刚宝座塔满布雕刻精致的浮雕,依西藏传统形式雕刻。1957年政府将该寺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第1张

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29年孙中山的灵柩移往南京后,为其特制的楠木棺和停灵时穿戴的衣帽封于洞内,故为其衣冠冢。

宝座上有八座石塔:一号为屋形方塔,七、八号为座圆形喇嘛塔。二、三、四、五、六号座为十三层密檐方塔,二号在中央为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曼陀罗是梵语译音,意为“坛城”,后来演变成象征性图案。按藏传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须弥山,四周分布水、陆、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

石翁仲

2005年维修金刚宝座塔时发现的石翁仲现置于金刚宝座塔基台旁,石翁仲为一个文官和一个武将,汉白玉雕刻,雕工十分精致。经考证,这些石刻正是当年魏忠贤墓圹的遗物。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罗汉堂

罗汉堂是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用以采光,堂的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第2张

罗汉堂是佛教德高尚人的云聚之地,在这里矗立着神形毕肖、情态各异的508尊罗汉,有眉开眼笑的,有怒目圆睁的,有挥拳施脚的,个个都栩栩如生,有极珍贵的艺术价值。 罗汉堂殿顶中间设一阁,阁顶建有佛塔一座。殿顶四角也各建有佛塔一座,佛塔为覆钵式,每座塔身四面都设有佛龛一个,内有佛像一尊,塔身上方的塔刹由相轮、华盖、宝珠组成。图为中部佛塔。

禅堂院

禅堂院建于明代,为僧人修行处,一七四八年乾隆重修碧云寺,钦题“鹫光合印”匾。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水泉院

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到池中,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水泉院,原为乾隆皇帝行宫的一部分,院内有山石泉水,亭台小桥点缀其间,颇具江南风光。

涵碧斋

进门后可见涵碧斋,涵碧斋为乾隆行宫,原有的环廊已毁,仅余两座主殿内有阿南史代的古木照片展,但不开放,1925年极右势力的西山会议在此举行。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第3张

含青斋

含青斋也是民国时期的西山会议会址。1925年11月23日,中国国民党部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中国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参加这一全会的国民党政治人物,被视为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西山会议派”。

北京海淀区碧云寺-北京四座金刚宝座塔之一

碧云寺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香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