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上挂着义贯古兮的牌匾。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村庙一直是村庄的地标,也是村民的精神寄托。近日,海口灵山镇新琼村委会坡上村村民吴崇福向《南方都市报》记者报道,该村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遗产,与海南四大人才之一的探花张岳松有一定的联系。村民们希望将寺庙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继承。

嘉庆年间成立至今已有200多年

近日,在78岁村民吴崇福的指导下,记者来到琼州大道坡上村,走进村子不远处。在两棵古树下,他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外墙泛黄斑驳,墙上点缀着绿色苔藓和一些植物,流露出沧桑的感觉。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建拜亭纪念碑的签名时间是中华民国六年。根据时间计算,1917年,拜亭有100年的历史。吴崇福说,他在村里长大,对村庙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他告诉记者,公庙、拜亭和前屋的建成时间不同,其中最古老的是公庙。

据吴崇福介绍,公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现在挂在拜亭的牌匾可以作为证据。记者抬头一看,这块红色牌匾上写着祭祀会三个字,签名处写着嘉庆二十一年丙子李奇题。也许因为年纪大了,牌匾已经斑驳了。庙宇建成后,这块牌匾一直挂着,所以庙宇建成时间应该比牌匾早。吴崇福推测说。此外,清朝同治年间建造了前屋和拜亭,解放后建造了东西横廊。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张岳松曾将牌匾赠送到庙中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在寺庙里,记者看到前屋桁架和亭子两侧的木结构上刻着精美的图案,亭子中间刻着两条龙,栩栩如生。亭子里还挂着古今的牌匾。寺庙里还有一块以海南探花为题词的牌匾,可惜1958年被毁了。吴崇福遗憾地说,牌匾上刻着灵佑桑梓的字样,可惜这块牌匾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为什么张岳松把牌匾送到坡上村庙?村里的老人认为张岳松大约7岁,在坡上村迁徙到定安高林村,后来张岳松的母亲去世后被埋在坡上村。85岁的沈中说:张岳松把牌匾送到村庙,应该送回家乡,这是对村庄的一种担忧。据说,张岳松的被埋葬后,村里的村民们照顾了田野。

沈钟道说:牌匾在1958年被拆除破坏,无法恢复。而这一切,只能靠历史资料来证明。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化保护单位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200多年的海口庙宇传承至今 村民们希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初期,庙宇也是乡镇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场所,也是坡上村成立以来的公共议事场所。村民吴崇福说:不仅是寺庙,还有学校,这是我们村前辈关注文化教育的历史证明。我们希望它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但现在,由于寺庙年久失修,一些墙壁塌陷,屋顶和屋檐落下,这似乎有些沧桑。吴崇福说:现在下雨时漏水了。村民们希望把寺庙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它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文字/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