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平村建于明初,鼎盛时期有24个大厅,8个大厅保存完好,占地6000平方米,2.2万多平方米。然而,在这些巨大而复杂的建筑中,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作者花了10多年的时间,调查了村庄的位置、布局、祠堂、住宅、结构、风格和特点,最终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村东七个山坡和寺平村有什么联系?------
寺平村地形略东高西低,东(震位)为山丘,西(兑位)为河流,北(坎位)为平原,南(离位)约5公里为九峰山景区。一条水渠从离位蜿蜒徐向,然后由酉向并入河流,堪舆学为吉。整个村庄就像半个多月的月亮。村东有七个小土墩。根据寺平戴氏宗谱,该村的形状被称为七星追月。这一概念渗透到村里的道路和房屋布局中。七个小土墩中有几个被挖出来,但痕迹依旧。从目前的形状来看,笔者认为宗谱中提到的七星月球追逐实际上是东方七龙(角、亢、氏、房、心、尾、簸箕),这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寡妇大厅的起源---
寺平村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明朝的建筑,被称为寡妇大厅。大厅的主人是一个寡妇,家里有一家造纸厂,家庭条件很好,儿子很大,准备建一所像样的房子。从目前保存的痕迹来看,大厅应该是五个开放的房间,前后两个进入,建在同一个中轴线上。不幸的是,该建筑严重损坏,由于资金原因,尚未修复。
这个大厅建成后,至于有没有堂号,不过,村民们一直叫寡妇厅。
寺平砖雕与徽派砖雕的区别---
砖雕艺术在清中期特别流行。砖雕或戏剧人物,或动物,或植物,或文字,或风景,栩栩如生。鲤鱼跳龙门非常生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门额上的字多为吉祥字眼,如:福禄寿喜等,也有写实的,如:南拱九峰等。在戏剧人物中,一般都是分组出现,也就是说一部剧中最关键的造型。
在这些砖雕艺术中,有徽派的痕迹,但明显不同于徽派砖雕。首先,不同的装饰部分,寺庙砖雕大多用于门建筑装饰,徽派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梁、墙上;第二,不同的数量,寺庙少门建筑,多整面墙;第三,风格不同,寺庙砖雕粗糙精致,动植结合,人物与景观,砖雕艺术中主人的文化品味和财富。
从土壤质量的角度来看,粗糙的是当地烧制的。更精致的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购买的成品。例如,花厅的砖雕非常精致。乍一看,它被误认为是雕刻在太湖石上的。事实上,它是一种砖雕。
徽派建筑中的砖雕与寺平最大的区别在于,徽雕属于熟雕,雕刻在烧上。寺平的砖雕是生雕,即雕刻后再烧,技术难度远高于熟雕。
寺平附近有很多窑址,比如烧碗。我们想验证砖雕是专门设置窑烧制的,还是和其他产品一起烧制的?虽然我们努力过,但在这方面没有得到相关信息。
院落的奥秘----
庭院联合建筑也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这种痕迹也可以在寺平的古建筑中看到。不同的是,寺平的建筑由几个庭院组成。在这些庭院中,有明显的宗族观念。
寺平村以戴姓为主。明初始祖先定居寺平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其建筑面积也在扩大。规划时,村庄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逐渐扩大。每个房间,每个庭院。比如立本堂:大房,崇厚堂:二房等。新厅是大房子的后代……这些庭院是独立的,各有院门。庭院和庭院之间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一扇小门。庭院和庭院可以相互连接,甚至整个村庄也可以相互连接,有一种深深的庭院感。
但与徽派建筑不同的是,一进一进建,形成了豪门深宅。这些院落大小不一,一般由2-5栋房屋组成,院落布局也很严格。如果三兄弟建了三栋房子,顺序是老大在东首,二中间,三西头。影响这些民居建筑思想的是宗族观念。建筑格局主次分明,注重内外空间层次,即伦理道德的尊卑顺序理念,符合当时提倡的封建宗族伦理理念。
宗族作为一个基层社会组织,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宋朝以后,成千上万的宗族村庄出现在中国。寺平村就是其中的缩影之一。庭院的形式特征揭示了中国宗族社会的生活与村庄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祠堂是一个村庄的灵魂----
祠堂是宗族的公共建筑之一,因此,大多数宗族都有自己姓氏的祠堂。寺平村以戴姓为主,所以所有祠堂都属于戴氏祠堂。
戴氏祠堂:位于寺平村中央,北向南。第一个入口宽五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入口宽三个。现有建筑为清代建筑。第一个进入舞台,第二个和第三个现在是闲置的。从保存痕迹来看,门面原有门楼,已重建。门口有一个叫做风池的池塘。其功能包括消防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
当我们第一次走进祠堂时,当我们看到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三个开放的房间时,我们误以为整个建筑是三个开放的房间。后来,在测绘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个进入是五个开放的房间,西面的三个进入的山墙是平行的。第一个进入的后檐与第二个和第三个进入的东山墙形成直角,另外两个形成7形状。当时,我们也想知道这样的布局。经过了解,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建祠堂的时候,准备三进五开间。因为祠堂东侧有三栋房子坐西向东,当时负责祠堂的是一个有威望的人,三栋房子的主人正是负责人的儿子。他做了多少思想工作,却拒绝拆除,只好放弃,形成了今天的布局。三栋房子拒绝拆除。我估计当时家里的人肯定有微词。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主人的坚持保留了一座更早的建筑。坏事变好事,这是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寺平村也不例外。
不可避免的风水天井-------
天井的术语解释不太清楚。我们在古建筑中的天井应该是四面有房子,三面有房子,另一面有墙:或者两面有房子,另一面有墙时中间的空地。因此,天井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平村古建筑中的天井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三间两厢天井。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天井也比较小,只在明间设置天井。
二、三间两进天井。这种天井位于前后两进房屋的中间,天井横向。
三、三进天井。这种房子的天井,第一进和第二进的天井略大,第二进和第三进的天井略小,均为横向;还有一种特殊的做法:第二进和第三进之间纵向设置两个小天井,位于东西厢房。
四、五开间天井。这种天井比较宽,对应明两次的空间。
五、侧屋天井。在三到五间主房的东西两侧重建房屋。从主房的角度角度来看,天井朝东西方向。虽然东西两侧房屋的入口门在南侧开放,但对于东西两侧房屋,东侧房屋从东到西,西侧房屋从西到东。(这种结构布局大多是后续建造的,如果同时建造,应视为整体建筑)。
六、重檐天井。遇到这样的建筑,比较精致。
在古建筑中,天井的开放非常精致。首先要考虑的是天井的大小,这取决于建筑的大小。一般来说,它很小,太大,在风水中被称为排气。因此,木匠采取了保守的做法。严格按照鲁班经典的大小进行尺寸。
天井的排水方向和尺寸也很讲究,一般都是按照《三神放水式》的规定来做的,比如:仁宅(仁山丙向),阳宅水口要开在丁位,仁年起,山起左辅星,顺数,如果撞到生命柱,或移动一步,或半步,作为斗斛的元辰,放水二尺七寸,水平七寸七分,天井要深藏不露。初步为禄存星,二步为廉贞星,三步为谷将星,出口吉祥。
天井的主要功能是照明和通风。它也是吸收天地光环和日月精华的地方。西晋文学家陆机侧阴沟涌,卧天井悬。这可能是对天井的最早描述。
图片
寺平是婺城区古建筑保存最多的村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古建筑领袖罗哲文先生一再赞扬他。2011年已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从独特的角度讨论了寺平的村庄规划、平面布局、祠堂、住宅、砖雕、木雕、石雕技术、园林景观等方面,旨在总结当地文化的现象和特点。保护古建筑,保持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