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阳朔古镇中心的阳朔西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步行街。它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也是阳朔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古建筑保存完好。西街曾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曾居住在这里,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西街宽约8米,长近800米,东至滨江路,西至蟠桃路,中间与县前街、城中路交汇。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边都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砖房,白粉墙红窗,透露出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西街的建筑大多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有的是明清时期的,所以历史悠久。西街的街道铺着大块石板,也颇具历史韵味。
590年(隋开皇十年)阳朔县成立时,县城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商店经营日用品,大部分居民都是农民。
西街真的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并不长,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而得名。阳朔县在元代至正年建成石墙后,以县政府街为前街,从东到西连接一条横街,南到碧莲峰下一段为小巷,东部为漓江墙,南街,后来称为十字街,西街最长为西街。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占十字路口的一角。这里有万利祥经营日常烟酒,陈公兴经营南方土产品,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此外,当地商家刘来兴在阳朔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渐衰落。在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被包围,它不能直接通向膏泽峰。要从西街出城,你必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的一条叫西横街的小街,转向正西门。因此,西横街实际上是西街的一部分。
后来,桂林至荔浦公路建成后,西街人为了方便出城,将城墙拆成了一条直接公路,并在附近修建了最早的汽车站。并将东至西城的一段改为西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被称为西街,但在文革期间,它被改为东风路,因为它避免了西这个词。直到1982年,它才恢复了旧名。
20世纪70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简约典雅的民居、传统文化和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每年有数十万海外游客到西街观光休闲。他们有几天,十天半月,有的住一年,有的干脆在西街结婚开店。西街已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
1999年至2004年,阳朔县完成了保护性改造,突出了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的桂北民居特色;与桂花街并行的步行街相当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