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园林之美,名满江南。
拙政园之舒,沧浪亭之朴,留园之美,怡园之工之美,风格多样,妙不可言。
而网师园作为姑苏园林中的小园经典,其美妙高超之处在于精致清俊,气新韵奇,在近距离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
它通常包含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栽培和结构中。
园内引静桥就是一例。
小桥位于彩霞池东南水湾,呈弓形,全部由金山石制成。
体型小,长度只有2.4米,宽度不到1米,游客至此,三步而过,俗称三步小拱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静桥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地道的袖珍桥。
桥顶还刻有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美观,能让人欣赏和玩耍。
引静桥下有一条溪流,从南蜿蜒而来。两岸用写意法叠成陡峭的悬崖岩岸,藤蔓和藤蔓,溪水幽碧。虽然溪流宽,只有尺余,但似乎深不可测。
拨开桥南侧累累而垂的络石藤枝叶,可以看到涧壁上刻着盘涧二字(传说是宋代的旧物)。
再往上看,就有一个小水闸站在溪流的上游,岸边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
桥名引静,涧称盘涧,闸赋待潮三者都体现了园主的优雅情趣。
引静桥飞越盘涧,使彩霞池东南两面的景物融为一体。
游客经桥向东走,可沿高墙至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向西游,可见云岗假山脉脉脉,卓英水阁清风徐徐。
在这里引渡一座桥,不仅方便了游客,也为公园增添了一个赏识的立足点。
人们从桥而北眺,古柏苍然,小轩寂静,仿佛进入了图片。
而且,由于四季气候不同,可赏之景也呈千变万化的状态。
当微雨轻轻飘动时,你会看到潮湿的建筑隐藏着,一片迷蒙的色彩;在温暖的阳光下,有蓝色的波浪和绿色的荷花,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场景;夏天的黄昏,夕阳下满池都是碎金;冬天下雪后,一个花园充满了粉末。
各种佳致,可立于一桥而尽。
文人园林,如网师园,其神趣主在于写意,以极小的空间映出极大的山水意境。
在桥梁建设中,一般采用平板曲桥,三四折浮水而架,以显示水面宽阔的感觉。
拱桥很少用于小花园。
网师园内的引静桥与传统相反。美丽的小拱桥与深邃的窄涧和优雅的低闸相得益彰,彼此看不见。
大约半亩的中心水面彩霞池与这座看不见它小而实小的小桥深涧形成对比。此外,池塘周围的护岸较低,水湾和暗洞虚设,衬托出彩霞池浩瀚的烟波和迷人的水势,不复古时半亩的气势!
桥南之盘涧增添了一点深远幽长的意义,仿佛真正的野涧在这里。
一桥隔水,竟生如此奇妙!
然而,引静桥的构思还不止于此。
这座凌空横架在彩霞池与盘涧交界处的小桥,不仅与公园内水体的大小进行了比较,还与西向至卓英水阁的石路连接成一条线,使这条线南北形成了山与水、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就像小桥两侧雕刻的12个太极图案所蕴含的阴阳相互生存的意义一样,使景观相互辉映,相互优雅,它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中间公园的建筑层次和审美深度,甚至是网师园。
让我们先看看山和水之间的比较。引静桥与西向小径一线以南,是一座山岩参差不齐、松柏横斜的云岗。山中小道崎岖如羊肠,悬崖峭壁,洞高,宛如一座高山。水桥之北波际无限,水涯漫长。池后山凿,山临水叠,水以山衬而广,山以水映而高。
若无小桥疏,则山迫水面,景色局促,韵味大减!
再说动静之别。桥北是洋洋清波,一派浩然静态,但线鱼突然喋喋不休,荷花在微风中摇曳,一副充满活力的形态,静中有动;桥南虽然溪流幽静,云岗静谧,气氛宁静和谐,但感觉溪流奔跑有势,水流湍急,可谓动中有静。
再看看明暗之分。桥北彩霞池天光云影,竹外一扇明窗敞开,是面阳之美;桥南的小山丛桂轩里满是桂影婆衣,粉壁下的藤蔓铺了一条路,真是背阴之美。一座桥的设置,动静,明暗分明,游客步行到桥上,南顾是一道风景,北顾是另一道风情。
除了欣赏乐趣,心里还不禁赞叹:妙哉,引静桥!美哉,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