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百年历史和五通桥盐业文化遗产。然而,它是一个古镇,而不是一条古老的街道,它建在河边,主要覆盖工农街(旧宝庆街)、花盐街、群力街和小西湖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目前,它应该是保存五通桥自然风光和历史特征的最佳地点。
古镇依山傍水,气氛郁郁葱葱,自然景观优美宁静。两岸种植了1100多棵黄葛树。每年3月至4月,黄葛树重新生长新叶的时候,整个古镇都被嫩绿叶环绕。黄葛树盘根错节,阴凉,堪称十里榕树,十里画廊。
2008年,五通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保护和修复五通桥区古城风貌的决定》,要求遵循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方针
五通桥古建筑具有盐烈的盐业文化、景观城市和多元化建筑文化融合的特点。现在有10多条完整的古民居街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可移动的文物。经民间旅游专家季富正教授考证,五通桥古镇资源堪称中国三大最:一是中国最长的古典半边街古镇;二是中国黄葛古树最多的古镇;三是中国古代码头数量最多的古镇。
盐业发展文化史
清朝乾隆年间,五通桥盐业盛行。在古代,最重要的交通主要是水运,所以五通桥古镇建在河边。作为清代盐运的配送中心,岸上广泛种植黄葛树,巩固堤防,确保水路畅通。
可以说,这个古镇见证了五通桥2000多年盐业的发展历程。这里所有百年的黄葛树都见证了五通桥水乡的辉煌。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五通桥盐业仍然蓬勃发展时,每天都有许多盐船经过。一艘盐船可以承受大约50-70吨盐,每艘船大约有杆支撑。
码头是水路运输最重要的基地。沿着这个小镇,分布在五通桥古镇茫溪河畔约2公里长的河段。目前五通桥古码头42个,价值24个。连接码头的石梯坎都是用条石砌成的,根据用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宽一点的是装卸货物的码头。码头会有100多个人搬运,把盐拿出来,把煤搬进来。
狭窄的码头是住在这里的人用来洗米饭和洗衣服的。过去,人们一起在河边洗衣服和洗米饭。有说有笑。不时,河岸上编织麻绳的人会回应下面洗衣服和洗米饭的人的话。画面特别和谐。
然而,直到70年初,由于汽车的兴起,盐业的水路运输才走到尽头,这使得这靠水运的古镇变得荒芜。虽然古镇没有以前的繁荣,但五通桥盐业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沿着河边,你会发现很多露天管道。问当地人,告诉我是卤水管道,用来给牛华盐厂送卤水(盐原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快的东西取代了以前的产品,但盐业的发展仍在继承。除了盐业文化史和百年黄葛树,这里还有清代建造的木屋。虽然大部分都没人住,但还是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的结构:斗梁木结构、单檐悬山小青瓦屋顶、宽四柱三间,是研究五通桥区清代盐业发展史的真实史料,2017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乐山市历史建筑。
走在覆盖着苔藓的石板台阶上,用指尖穿过石头堆积的墙壁,穿过木板房间的缝隙,你也会发现五座桥的痕迹。
目前,古镇尚未商业开发,大多数居民尚未对房屋进行过度改造。我希望这个五通桥古镇能永远保持这样的风格。这种最原始的风格不会受到商业氛围的干扰。青藤、石阶、木屋和瓷砖可以保留历史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