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独立未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具、成就辉煌的体系;它不仅对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深刻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还促成了欧美园林艺术趋向注重自然美的自由式布局的转折,以及生态景观建筑学的萌生和发展。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第1张

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比较,中国传统建筑最显著、也一度被认为是最诡异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建筑,包括都邑、村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道路、桥梁,以至矿山和水利工程等等,从古建筑设计选址、规划、设计到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的深刻影响。

通过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众多学者的研究,已经清楚的是,对待这一环境观,其实也正像观照一只中国古代罗盘那样,如果仅仅看到其外周以河图、洛书、九宫、八卦、十二辰、二十四向、二十八宿等古代宇宙图式的“编码”,组成了令人眩迷的复杂圈层,由于时代隔阂难于为今人理解,甚至直斥为迷信,而看不到其核心即所谓“天池”中那枚小小的磁针,无视它就是一个曾变革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实实在在的科学之物,那么,这种观照方法,也可说是盲目的,至少也是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就本质而言,风水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和美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智慧,集中而典型地代表和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取向、科学和艺术的真知,自有其历史意义和合理内涵。实际上,在西方现代地理、地质、生态、景观、建筑物理以至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之前,风水曾在这些领域对中国传统建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这既是不能回避的历史事实,也是它被发掘于今天的学术发展之中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不了解风水,就无以洞悉中国传统建筑的奥秘。

(一)整体系统原则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户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而古代建筑选址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和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二)因地制宜原则

《周易·大琦卦》提出:“适形而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七质也不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于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二西南潮湿多 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几阑式竹楼居住。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占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对现存许多古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第2张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三)依山傍水原则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第3张

山休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所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相适应。依山 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凹中有框,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依山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 腰。

(四)观形、察势原则

中国古建筑设计营造环境的选择依据

人之居处宜以大山河为主,其来脉气最人,中国古代建筑选址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选址时把绵延的山脉称为佗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 山,向东南延伸出二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长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眠山人关中,至泰山人海:南龙,行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人海:从大环境 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