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将人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起来,视为不可分割的社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探索、接近和发展自然;另一方面,壮丽的山川,千姿百态的景象,激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在这种观念形式的孕育下,自然景观的发展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园林取得了悠久而壮丽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文明社会初期,人们只把自然环境看作是狩猎、渔樵、娱乐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相当于汉代以前,如商周时期的局限、花园、台湾等。台湾是一个土建的高台,台上的建筑被称为亭台楼阁。它是一座供皇帝娱乐、阅兵和俯瞰的建筑。后来,它也被称为离开宫殿的平台,如春秋时期楚国的张华台溪台、吴国的姑苏台、越国的离开台、燕台等。汉代帝国花园是长安西郊最大的上林花园,也属于皇帝的猎场、庄园和离宫性质。除了大量的宫殿外,它还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珍稀水果、木材和动物。

从汉末到南北朝,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段混乱和痛苦的时期。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各种厌恶,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在汉代,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此时被冷落,而道家思想则大行其道,清谈玄学成了士人的一时风尚,从而唤起了对人格追求的觉醒,.它还激发了对自然景观的热情,培养了独立的景观审美意识,使人们对景观的理解从物质享受提高到纯粹的精神欣赏阶段,这是一个定性的飞跃。

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同时,东晋和南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帝王造园的欣赏兴趣也转向了追求自然美。比如东晋简文帝进入华林园,顾左右说:你不远离你的心。如果你有林水,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世说新语)。梁昭明太子萧统更喜欢山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南史•)。

可以看出,南朝皇室对景观的欣赏和追求与时尚趋势并不一致,因此花园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汉代以前流行的狩猎花园开始被大量以展示自然美为目标的花园所取代。这一时期的另一个新发展是郊区景点的出现。这是一个公共旅游区,不同于一般的私人花园和花园。可以说,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风光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从物质认知向审美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从唐宋到明清,在此基础上有四个主要表现:

(1)理景的普及,即从都城传播到地方城市;少数皇帝、贵戚、豪绅从上层社会推演到普通官员、士人甚至平民。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如果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造园活动主要集中在建康、洛阳两地,那么唐宋时期就已遍布南北许多府、县城。江南的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都是用刺史建造郊区风景名胜区的。比如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西湖至灵隐一路有五亭,颜真卿在湖州建白苹洲。柳宗元在永州记录了许多风景名胜区建设和广西桂州子家洲郊区风景名胜区,他还亲自规划建设钴街潭和龙兴寺东丘风景名胜区,在风景分类、建设原则和社会意义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践、理论风景建筑师

白居易还为自己设计建造了山间别墅——庐山草堂和洛阳履道坊的宅园,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来描述,对后世造园影响很大。到了宋代,府县公署设立县苗圃的气氛十分盛大。例如,在当时的平江府城(今苏州)中,一、二县(吴县、长州县)和府各司的衙门都设有后花园,每个季节都向公众开放,以示与人民同乐。石湖、天池山、洞庭东西山等平江郊区风景名胜区,别墅和私园众多。郊区景点也比唐代更受欢迎。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大小城市甚至远远的乡村都有建设私园和建设郊区风景的活动。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园林一直追求自然兴趣,早期人工建筑较少。然而,随着园林的普及,园林与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园林中建筑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到了明朝,一些花园的内容非常复杂,有很多房子。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房屋外,还有祠堂和禅宗,集住宅、道观、佛寺、祠堂和客房于一体(如明代豫园)

(3)造园要素密集化

早期,园林规模大,景观布局稀疏。这一特点在唐代仍然保持。例如,白居易自称的小花园洛阳履道坊园占地10亩,主要是水和竹。清越的氛围是唐代造园所倡导的意境和风格。随着园区生活设施的增多,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奇怪危险,各种园林元素也在增加。江南明清现有的私家园林几乎都属于这种类型,与六朝、唐宋时期的园林风格大不相同。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我国园林发展脉络及概述

(4)造园手法精细化

六朝以降,理景风格不断变化,总而言之,前期比较朴野,后期比较精致。南方和东晋的花园有一种田园气息,结合了农业、森林和渔业。对风景的欣赏侧重于对风景内在本质美的认识,没有达到对形象的绘画追求。可以说,此时的园林审美简单粗放。唐宋时期,随着山水诗文、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越来越深入。诗画的发展促进了园林风格的精致,尤其是刘宗元、白居易等一批著名文人的诗文,对提高全社会的自然审美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亲自建造景点和园林,阐述了园林的审美标准和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园林理论和技能。因此,中国的理景艺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明清时期,由于文化专制主义的严酷禁锢,各种艺术的审美取向趋于繁文缛节和拘谨,不再具有唐代开朗大胆的气势。园林风格也趋于复杂精致,理景手法更加丰富娴熟。事实上,我们今天可以直接观察和研究传统园林风格基本上属于明清两代,主要是清末,因为园林容易损坏,几年不修复,是破碎的场景,所以200或300年前完整的园林,唐宋时期更难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