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又火了一把。在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上,单院长发挥一贯幽默的讲话风格,给大家奉送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刚才在台下主持人告诉我,你可以多说一点,结果波明老师说,不要话太多。不太好掌握,我争取话不多不少。
这个地方,大家都去过,故宫博物院,过去叫紫禁城。
故宫大修这16年
进入新的世纪,它发生了一件大事。2002年,它迎来了一位院长,我们的郑欣淼先生,他启动了一项重要工程,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
郑院长希望用18年的时间,把紫禁城的1200栋古建筑全部修缮好。永乐皇帝手中建成的这座紫禁城,1420年。
2020年,就是它600岁生日的时候,郑院长希望它成为一个重生的,融入今天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座博物馆。
今年已经16年了,简单几个图片看它的足迹。这是当年开工的第一座古建筑,武英殿,当时是文物交流中心使用的。他们搬走以后进行修缮,成为我们的书画馆,很多年轻人来观展。西部最大的宫殿慈宁宫,当年也是国家文物局使用的,搬走以后,成为我们的书画馆。
郑院长在任10年,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把当时盘踞在故宫里面的13个被外单位占的院落,把这些单位全部请出去了,这是一个很难的事。
故宫又不收房租、又不收水电费,又没有尾气、没有噪音。其中有7家是国家文物局占用的,正好这10年,我做了10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
其中做的一件事,帮助郑院长,帮我们家那些单位,你得给他房子,或者给他资金,不能让他到大街上办公,也很难。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一家搬走以后第二年,不小心,我到故宫博物院当院长了。
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每个人要多做好事,最后落到我自己头上。
郑院长纠正了很多历史遗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经过国务院批准,今天把它修好了,成为故宫博物院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地方。这把大火还烧了南边的中正殿,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研究所陈列展览的地方。
今天,我们开始修那些建筑密集的区域,紫禁城大致可以分两大区域,一个是南面的外朝建筑高大,一个是北边的内庭建筑低矮密集,比如东西六宫。
紫禁城里建筑最密集的莫过于乾隆花园,它是乾隆皇帝85岁退休之前,给自己建的一个太上皇的宫殿,160米长,38米宽。这项工程起,我们开始研究怎么样把这些工程项目变成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做了一个7年的修缮计划,每一道工序都要详细地记录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进行修身。从墙上摘下的牌匾、楹联都要准确记录,不能有所改变。
我们开始引进了考古的理念。考古一层一层不断地挖掘以后,揭示它的历史信息,古建也是这样,它也是不同的时代叠加了不同的信息。
比如它的屋面、梁架都要认真地一层一层地剥离,来确定它的年代,它使用的材料,它采取的技术,这样梁架上的考古,变成了一个常态。什么时代的材料,什么时间替换了什么,今天需要替换什么,详细地记录,每一件木构件,今天我们决定取舍的时候,都要有依据。
再有在修城墙的时候,先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了各种仪器的利用下,它的状况,它不同的段落之间的病态,和今天能够承重的和能够应对今后气侯变化的不同的信息以后,才开始有针对性地修缮。
最近我们又启动了养心殿的研究性保护项目。两年8个月时间,没有先对它的文物本体进行工作,而是集中了社会各界和故宫的各个部门的技术力量,先设立了33个摄像室,改变了过去的做法。
过去一座古建筑要修的时候,先是古建部进行勘察设计,批准以后,把它围起来,我们的工程处进去,然后准备开工,我们的修缮技艺部进去,然后展览部进去布展,做好了,开放部进去对外开放。这样的流程是不科学的。
今天一开始,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可以联系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参与进来,先把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沿革、勘察设计的结果、可移动、不可移动、室内室外物质、非物质的遗产进行清晰界定,开始一层一层研究,不断地一直到每个建筑构件的部位和今后的功能。
我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培训了200多名为养心殿专门培养的工人。
比如这些砖,比如我们的瓦,比如石材,比如木构,比如油漆、彩绘,像这样的一个一个裱糊培训以后,我们才敢开工修缮养心殿。
一开工修缮就可以知道它的未来,比如过去30%的观众到故宫要看养心殿,实际上它开放的区域也只占养心殿的30%,每天进的人,严重地3倍超过它的承载能力。
这次在修缮之初,我们就知道,将来能够开放多大范围,能开放到90%,并且它每一栋房间将来的功用清清楚楚。
在修缮之前,我们的展览部门、开放部门,安保部门,不会修完古建筑开始安防设施,技防设施,而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的计划。
通过18年古建筑修缮工程,要解决三个严重问题。
第一个问题,平时我们说故宫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70%都是非开放区。
第二个问题,有186万件文物藏品,真正展出的只有0.9%,大量的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面的。
第三个问题,观众虽然很多,但是80%的观众进了故宫博物院都是目不转睛地往前面走,往往都是看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皇帝在什么地方结婚,穿过御花园就走过去了,没有获得更多的文化之旅的收获。
环境整治不是那么简单
伴随着古建筑修缮进行了环境整治,这是五年前的景观,这是四年前开始整治时候的景观,这是三年前的景观。
大家瞧那个院子里还有最后一栋彩钢房,一共拆除了135栋临时建筑,14800平方米,最危险的就是有59栋彩钢房。10月10号院庆那天,把最后一栋彩钢房拆倒了,没有了。
这样就实现了5年前提出的诺言,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还过两年,紫禁城600岁生日。
环境整治不是像我说的这么简单,要做大量的艰苦卓绝的细致的工作。
比如这是5年前一张照片,当时故宫博物院的地面铺的都是沥青,就是柏油的地面。太和门广场铺的都是水泥砖,市政管道通过去的时候,用水泥一抹坑坑洼洼。那些绿地是用铁栏杆围起来的,还有那些高高低低的井盖、灯杆,跟历史环境都不协调,这次古建修缮要都给它改正。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我们把它恢复了。
今天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地面,铺的都是传统建材的地面,砖的地面,石材的地面,上千年的铁栏杆全部都去掉了,绿地反倒养护得更好了。
我们做地上,同时还要做天上。我们的瓦上经常有很多的杂草,看起来很脆弱,其实它们生命力很强,它们要生存,把根扎在瓦里面,雨水灌进去,梁架就会腐朽。
古建筑经常要维修,就是保养不善。我们开始加强日常的零修、维修,使它保持常态的健康状态。我们宣布,地上不能有一片垃圾的同时,屋顶上不能有任何一根草。比如过去古建筑,尤其春天一看像草地一样。
今天紫禁城里面瓦上没有一根草,使我们的维修,使我们的大修,又通过维修来减少大修。
今天我们希望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景。现在除了蓝天,有个别的日子办不到,其他的都已经做到了。
今天,我们就有条件扩大开放。
开放!开放!再开放!
过去紫禁城开放30%,2014年是个转折点。
我们终于开放了50%,超过了一半,52%。
2015年达到65%,2017年达到76%。
现在已经开放到了80%。
大量过去非开放区,今天都变成了展区、展馆、展场,解决我们开放度不够的问题。
比如午门雁翅楼2800平方米,今天变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临时展厅之一。
我们每个月都会接待外国的文化部长、博物馆馆长、外国大使,他们一到这个展厅,眼睛都亮了,纷纷要求把他们的展览送来,所以这个展览很忙,每天多则35000观众参观这个展览。
去年年初中国和印度的雕塑艺术展,阿富汗博物馆的宝藏展,法国18世纪珍宝艺术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大展,卡塔尔的珍宝展。我们正在展的齐白石,昨天开放了来自摩纳哥的展览。人们进入故宫博物院的习惯一直往前走的状态,得到很大改变。
西部区域从来没开放过,经过这次修缮以后,把它开放了。故宫的员工把这片区域称作“女性的世界”。
我想了想不是太准确,我加了两个字,这里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在职女性还没到这边来,这边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太妃,她们在这里生活很悠闲,建了很多佛堂和花园。
慈宁宫院落很大,在这里建了5个雕塑展厅,成立了雕塑馆。故宫有1005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过去没有馆的时候,都在库房里面。
比如这两尊菩萨1500年,北齐的,3米多高,几十年站在墙根底下。我第一次到我们的库房吓我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他们说是周总理特别关心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给故宫一套,我说兵马俑怎么这个待遇?我们赶快进行了修复,今天把它展出来。
当我们的文物没有得到细心呵护的时候,蓬头垢面,得到保护以后,展出来光彩照人。所以我们下决心,两年以后,紫禁城600年的时候,186万件,每件文物都必须叫它光彩照人。
旁边这个院子就是所谓甄嬛住的地方,她的原形乾隆皇帝的生母,在这里住了42年,把她住在这里面时候的家具、用具摆在原处。乾隆皇帝每天给母亲请安,就是这个房间。当时乾隆皇帝看到的情景跟今天观众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样,复原了。
她喜欢收藏,把她的收藏200件文物在两边进行了陈列。
今天故宫博物院开放了所有花园,两个明代、两个清代,最后开放的是明代的慈宁宫花园,106棵大树、古树,园中的佛堂也进行了开放。
今天故宫开放了所有的城门、角楼,东西南北四个城楼、四个角有四个角楼,几年以前全是存着文物。大量的文物在里面存的不密封,尘土进去,好厚一层土。
文物得不到展示,角楼、城楼得不到修缮、得不到开放。我们把城楼上的文物全部拿下来进行修缮、展示,把城楼、角楼一座一座开放。这是东华门,今天成为古建筑馆。
我们有4900件古建筑相关的藏品,还搭了一个二层平台扩大展现,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古代建筑的彩绘和构造。圆明园成套的烫样、金属构件、玻璃画都有展示。
神武门是故宫的北门,今天人们临走出去之前,还会有惊喜,原来神武门上面变成了两层巨大的展厅,经常有精彩的临时展览。
故宫今天开放了城墙,北京城过去有城墙,但是非常遗憾都拆掉了,但是紫禁城的城墙是完整的,从来没有开放过。
打开城墙,人们很兴奋,登上城墙高处看紫禁城的风光,看外面的景色,人们还可以沿着城墙走下去,还会有惊喜。过去只能远远眺望、远远拍照的角楼,今天可以走近。我们做了一个25分钟虚拟现实的作品,进行建筑文化的普及。
我们开放了大戏楼,100多年都没有演戏,300年的戏楼还能在演戏吗?一直有疑问。这些木结构的古建筑,越经常维修越健康,越放置,越糟朽得快。
今天大戏楼重新开始了演出。
紫禁城1200栋建筑里,唯一民国时期建成的建筑,1914年从沈阳故宫热河避暑山庄运过了23万件文物没有地方存放,政府给盖了第一个为博物馆建的库房宝蕴楼,它100岁生日的时候,把它开放了。
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
文物保护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这是故宫博物院早期的院士陈列馆,1925年10月10号建院,前后有6任院长,每任院长都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
从我们的易培基先生,一直到郑院长,做了那么多事,但是7年前进了一个小偷,他不干了,叫我来了。他的前任张忠培教授,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在任时候出了安全问题,被处分下去。
所以这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做的是叫“一失就万无”,你做999件事,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只能下台。故宫博物院院长,我担当不了这责任。我们故宫1500名员工,担当不了这责任。
怎么办?出路何在?
最近,我们想好了,出路就在于层层分解压力。保护文物是全民的责任,全体地球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义务、责任,应该叫大家能够参与到保护中来,不能再死守了,不能再封闭保护了,一定要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授予权。
于是我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开放行动。
比如太和殿两边各有一个门,从来没有开放过,今天左翼门打开了,看到了骑马射箭的广场。右翼门打开了,人们看到原来迎面就是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
人们第二次到故宫博物院,第三次到故宫博物院就不会一直往前面走了,西面看展览,东面看景区,他们就会散开来,人流压力也没有了。我们还要继续开动脑筋。
比如我们有一个奉先殿,祭祀祖先的,现在居然是钟表馆,为什么是钟表馆?文化大革命中,来了一个临时展览,就把奉先殿2000多件文物抬出去了。
我们今天要把文物布置上,把外国文物放在这儿,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地方。这个地方很火叫延禧宫,适合展览外国文物。明年建成外国文物馆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看到精美的外国文物了。
下个月,我们开始开放这座大仓库,这是我们思考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个仓库是紫禁城最大的一个仓库,叫南大库,156米长。但是几十年里面堆物、堆料,堆的一些建筑材料很危险。我们今天把它修好了,做家具馆。
我们有6200件明清家具,现在在90多个库房里面塞着,再也没有出来。小的家具摞了11层。这儿有一个小炕桌,紫檀架子,镶了一圈和田玉,今天展示出来了,光彩照人。
把2000件明清家具在这里面进行展出,使人们能看到我们这些家具。每天能通风,每天能保养,观众每天能参观,专家每天能研究。
把瓷器库房打开、佛教库房打开,展示的文物从1%到2%,到3%,到明年年底8%以上,这样人们才能看到更多的信息。这些文物也不是沉睡在库房里,而是它们每天能够保养。
故宫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字博物馆
但其实我们心里明白,我们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观众,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
全世界只有一座博物馆每年要接待上千万的观众,我们去年是1670万观众,全世界第二名是卢浮宫810万,不到我们一半。
但是我们能从千万级的博物馆观众变成亿万级,变成十亿万级。我们借助互联网技术。去年故宫博物院的网站8.91亿访问量,中国第二个文化机构是1.8亿。
我们把英文的网站做得更加强大,传播建筑文化、故宫文化。
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在网上给孩子们讲通俗有趣的故事,举办网上展览,正在举办的展览在网上进行展示。
我们把全部文物藏品186万件文物,每一件网上公布,人们可以查阅到任何一件的信息。今天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设了3个摄像室,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把藏品照片、古建筑照片,进入网站,人们得到更多信息。使人们在家里面,在世界各地看到全景的故宫,更加震撼的古建筑群的这些展示。
加大微信、微博的力度。我们的微信,由于一些栏目,契合年轻人的喜好,今天的访问量有很多的粉丝。我们加大微博,跟大家讨论,你们需要什么,给你展示什么。
很多需要故宫每天的美景,我们就会把美丽的照片放上去。网站不是每个月要更新,每个星期要更新,一定要每天更新,人们才能每天有碎片化的时间来看。
比如说前年紫禁城的初雪,一组照片放上去,1425万的访问量。去年不下雪,我们着急,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去年来了红月亮,晚上9点到11点,我们拍了一组红月亮放上去,第二天早上2000万点击率。
我们建立了故宫社区,故宫社区就是一个大平台,人们不断地参与故宫网站的活动,点击我们的信息,它就可以在紫禁城给它一块地。
随着它的积分增加,可以在它的地上盖房子,积分越多,盖房子越多。千千万万人在我们网站上去要地盖房子,说这是北京城唯一不要钱的地,不要钱的房子。
我们用这些技术,建立了数字博物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它不但在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更在于它所有的项目都是原创来传播我们博物馆的文化、古建筑的文化。
比如故宫有1200栋古建筑群,人们不可能都走到,也别没有都开放,人们在数字地图上可以了解任何一栋古建筑信息。比如一些狭小空间,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只有4.8平米,人们进不去,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
虚拟现实剧场,故宫做VR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有6部关于古建筑的片子,在虚拟现实剧场里面演示。
刚才说到我们在修养心殿,养心殿在修缮过程中,人们走不进去,我们就建了虚拟的养心殿。人们可以再次走进养心殿,感受会不同。他可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自己批批奏折,还可以比较,自己批的和皇帝批的,谁批得好,自己可以召见一下大臣,每个大臣都会说500多句话,你问他任何问题,都会积极地应答。
比如说,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就会告诉你,不重不威。
总之,我们用了三年4个月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已经诞生在这里了。
它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大,比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休闲交流、电子商务,我们会与时俱进地走。今后两年将会建成智慧故宫。
两年以后,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力量、世界遗产监测水平、我们的安防、技防将更加强大。
两年以后,我们真正能够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