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民居砖雕流派中,发展最完善、成就最高的当数徽派砖雕以及受其影响演化发展而成的扬州、苏杭一带的江南民居砖雕艺术。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我国民居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由于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的民居砖雕在风格、手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民居砖雕艺术的主要流派
1.徽州砖雕
徽州民居素来以“三雕”著称于世,一村之内、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砖雕三艺齐备,三雕并美。徽州砖雕在画面构图和雕作技法上大胆借鉴了新安版画的艺术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砖作工艺。与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样,徽州砖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徽州民居历来以小巧精致著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封建礼法的严格制约,徽州民居并不追求建筑的对称、工整和恢宏的气势,而以典雅、精工和秀逸见长。
徽州砖雕最杰出之处是门楼、门罩。它们形式多样,有垂花门楼、飞砖式门罩,有普通的双柱门楼,也有四柱三间五凤门楼,有的门楼下抱鼓石,样式和牌坊类似。徽州人对住宅门楼的装饰极为看重,视其为“门脸”。无论富贾豪门还是村民百姓,门楼、门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点所在。徽州砖雕一般凸起较小,出墙仅半尺许,属平面类砖雕。门楼雕刻集中于构件横竖交接的部位,起到收头和点缀作用。
徽州门楼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在于注重平面构成形式,装饰有节制,简繁得体,体现出古雅的文化品味,它和高高的马头墙、深宅、天井一样,是徽州民居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2.扬州、苏州地区的砖雕
扬州、苏州一带的砖雕受到了徽州砖雕的影响(扬州许多著名宅院本身就是由徽州商人所建),它既不同于北方砖雕饱满壮硕的风格,也有别于闽粤等地砖雕的繁缛、细密。它继承了徽州砖雕的典雅并融入了浓郁的商业和市民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精巧而不纤细、寓醇厚于古雅的特点。
扬州砖雕的总体特点是构思奇巧、不事铺陈,于不经意中显出匠意。绝少采用通景透雕和主题性的大幅砖雕,以局部装饰图案见长,对一些局部岔角、墀头、挂牙等细节关怀备至,精雕细镂,如将墀头雕成如意、博风板饰以卷草等。几何纹饰占雕饰图案的主导地位,多以剔地浅起,重线条质量,尤其是早期砖雕,棱线劲健、峭拔为全国之最。
扬州砖雕是南北砖雕流变过程的中间状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兼容风格。镇江、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民居砖雕风格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呈现出平面化和立体化两个发展方向。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现存的镇江广肇公所砖雕门楼、苏州网师园门楼和东山雕花楼的砖雕上,看到这种由简至繁、由平面到立体的演化脉络。
镇江、南京的民居砖雕是徽派砖作平面化的代表,以镇江广肇公所门楼为例,飞砖墙门藏而不露,几乎与墙体相平。门楼浮雕紧贴墙面,角替、挂牙、开光等处仅做浅刻,给人以素洁简雅之感。
清代民居装饰中盛行的砖仿木手法,是晚期砖雕艺术畸形发展的表现。砖雕艺术退化为一种纯粹的技艺展示,失去了其清新质朴的艺术魅力。
明清时代是砖雕艺术的鼎盛时期。汉魏以前,砖雕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墓穴装饰,如画像砖艺术。唐宋的砖雕也大都被用于佛塔和砖石墓装饰。直到明清时期,砖雕艺术才被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砖雕因其造价低廉、制作便捷而成为木雕装饰的主要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