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武庙

文武庙位于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124-126号,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清同治元年(1862)期间落成,是香港殖民地时期最早兴建的中式庙宇之一。文武庙为庙宇组群,由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三幢建筑物组成,其中文武庙主要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圣宫则用作供奉诸神列圣,公所为区内华人议事及排难解纷的场所,三幢建筑物以两条小巷分隔。文武庙反映了昔日香港华人的社会组织和宗教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2009年12月18日,文武庙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2010年11月12日,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文武庙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香港文武庙  第1张

文武庙建筑结构

文武庙建筑布局虽然是四面围合,但并不是正宗的“四合院”,而是前后两房的“两进三开间式建筑”。文武庙采用青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建成,庙宇正面的构件如柱、梁、雀替、楹联等,使用了石材来代替常用的木材。

香港文武庙

从建筑结构上看,文武庙正殿的木梁架结构采用了混合式构架形式。柱子上架梁,梁上抬梁,是传统抬梁式做法;但是檩条却不直接落在梁上,而是坐落于梁上的瓜柱上,类似于传统的穿斗式做法。这种梁架结构能够获得宽敞的室内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耗材,节约了成本。

香港文武庙  第2张

香港文武庙

文武庙组群属典型的传统中式民间建筑,饰有精致的陶塑、花岗石雕刻、木雕、灰塑和壁画,展现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庙宇有两种山墙,即文武庙的弧形山墙和列圣宫与公所的三角山墙。文武庙和公所的墀头均饰以砖雕,画面以人物故事为主,层次分明、形态丰富而富有起伏变化,丰富了单调的墙面,凸显了传统岭南地区砖雕的艺术风格,而列圣宫的墀头则以石湾陶塑为装饰。

文武庙的石湾陶脊(亦称“花脊”)采用中国岭南地区流行的装饰风格,以广东佛山的陶塑工艺为主,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文武庙内数量最多的雕饰为木雕,雕工精细考究,图案繁缛富丽,凸显出传统木雕的工艺水平。庙内的神龛和所有金漆木雕饰件充分体现了岭南木雕的传统特色,图案多富有吉祥寓意。

香港文武庙

香港文武庙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