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体系能够保持长期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文明体系长期的持续性。中国史在秦汉的第一周期终结之后,接着便迎来了隋、唐以下的第二个周期,此后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长期认可,使君权神授这一主流价值观在民众中的根深蒂固。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第1张

民间笃信皇权,接受并敬畏等级制度,继而谨守皇家所规定的各种礼制,这种对等级制度的效忠同时也反映在了建筑上,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也由于封建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往深度发展。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从19世纪晚期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多重内外因素的猛烈冲击下,很快走入解体,直接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殖民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也迅速在建筑样式中有所反映,在文化侵入严重的地区,这种建筑上的冲击尤为强烈,天津、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的传统建筑样式的传承根基开始动摇,建筑样式的发展方向分出多支。除沿袭旧制的建筑外,部分建筑样式明显西化,部分建筑样式则倾向于中西合璧,这些新的建筑样式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文化的传播逐渐向内陆渗透,并不断发展和变异。

当时建筑发展的种种无非都是当时文化的外化表现。张岱年认为“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那么在这一时期之前,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积累阶段,而由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变革期。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第2张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除位于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状况下的建筑(如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外,木元素逐渐从建筑的主角沦为配角。而木元素在过去三千多年间,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及封建等级观念的重要传递载体(如历代建筑营造法式中大木作与小木作的象征意义及营造规矩),但从19世纪晚期开始,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分歧,使得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而其在建筑中的依附面也相应急剧收缩,传统建筑由于大众在文化认同度上的分歧而渐入颓势。这也从侧面反证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日渐低靡和萎缩的状况。

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史的发展历经周折,时至今日,已被一些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把定位中国由“传统”步入“现代”的新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的争论也日趋激烈,分歧加大,出于对外来文化强势入侵的忧思以及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态度接纳性过高的反省,保护传统,重视“国学”文化之类的呼声也愈高。

除继续跟进国际建筑发展潮流外,人们开始重视建筑样式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研究,因此,仿古建筑(注:此处所致仿古建筑不包括使用现代技术修复古建的情况——笔者)应运而生,它们通常取传统建筑之形,以现代技术和材料为实体媒介,来描绘历史意境,以再现历史,然参见仿古建筑样式时至今日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有把建筑的“传统”简单化回归的倾向。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