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仁怀玉屏寺

“金钟晓月照张村,铜鼓晴岚护玉屏”。《仁怀城区风景诗》中的这两句诗,笼统地告诉人们:在俯瞰全城的金钟山、铜鼓山之后的张家坪村,有一座颇有些名气的古庙玉屏寺。它紧贴杨戬山麓,正面恰好与昔日仁怀县城八景中的钟、鼓二山相对。这里四面皆绿,清雅清幽,东距城区不足1公里,实乃一处结庐近闹市,而无车马喧的佛地。杨戬山原名玉屏山,寺以山名。乾隆《贵州通志》云:“玉屏山,在城北(西)二里许,势如屏障,县治坐山也!”清末赖云九写的《仁怀山水地赋》中说:“瑞山耸翠,玉屏垂象笏之峰”。相传咸丰年间,二郎神杨戬曾在此山显灵护民,故更名为杨戬山。戬字难写难认,又常被讹为杨建山、杨杰山。只需你仔细观察,就可发觉它颇象肃立的玉色屏风,玉屏寺也有些似玉立的彩色屏门,真是山如屏兮寺如屏,取名人是有心人!市区有公路盘山而上,直抵庙前的山门脚下。山门前的平台上,置放一水泥铸成的鼎式大香炉,整天香烟袅袅,紫气腾腾,一派仙佛景象。从这里有18级石梯直上八字形的山门,门前有一对娇憨慈和的小石狮,门楣上有流畅行书“玉屏寺’ 三个镏金大字,系本市书法家罗建文书写。大门侧的墙上有彩绘的哼哈_二将神像,白色楷书门对:“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贵州仁怀玉屏寺  第1张

门廊内两侧的山门殿,实际上是天王殿,泥塑彩绘的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下、持国天王等四大天王的神像。顶盔贯甲,身巨貌威,听说,他们是佛教理念中把握地球的天神。两旁的楹柱上也有对联二副:“教场钟鼓山外寺;门河石笋水中生”。“凡身欲有为,须要同心,傥无惭可也;作恶不曾改,纵来拜佛,岂能福之乎!”前一联描述玉屏寺所处的地理环境,后一联词性、平仄、对仗虽不甚工稳,却蕴含发人深省的哲理。

贵州仁怀玉屏寺

小巧的组合天井中,全用石块嵌成。其左面配殿为药王殿,除供奉药王外,还供有观音、福禄财神、太上老君、关圣帝君、孔子、鲁班等泥塑神像,实际上是融儒、释、道、民间神祗、地方神灵等为一室的综合神系殿,反映了当地人民尊崇多种崇高的信仰习俗。右边配殿是祖师堂,供奉本寺已圆寂的历代高僧牌位。左右配殿东端均有楼阁式的休憩、观景亭,供香客和游人休息、娱乐和观赏四方景致。

贵州仁怀玉屏寺  第2张

大雄宝殿前的抱厦北端,有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季秋镌立的《同结善缘碑》,记述了该庙创建始末,重修经过,捐资人员名录等,由进士李长卿书撰。抱柱上有1989年修葺时新撰写的楹联二幅。其一为:“金阙居崇高,云山钟鼓呈丹霞厦饰;玉屏隐仙佛,门水葡萄献碧波琼浆”。另一联是:“符阳古寺史冠县,历三朝皕载;仁怀新庵法承元,佑万类群生”。大雄宝殿正中供三世佛的一尊大佛像:释迦牟尼佛居中,听说是代表当今世界;药师佛居左,代表东方清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居右,代表西方极乐世界。两旁还塑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等菩萨圣像。诸佛像安祥端坐,神姿凛肃,塑造工技甚佳。

贵州仁怀玉屏寺

祖师堂的右侧,是清代寺僧的灵塔、灵墓。清位法师的灵塔,也叫舍利塔,高约9米,系5层4面楼阁式石塔,全用石块和石柱建筑。上有“宝塔佳城”四字和塔铭及“春云并岫,秋月同辉”;“佛性永承莹一塔,慈心长著宝三乘”等对联。它系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重阳节建筑,具有真假相应,朴雅相成的特色,是市内独一保留有高僧灵塔的寺院。塔前有一株高约5米的黄杨,皮似黄蜡,枝若卷发,叶如青黛,听说是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颙琰登位时,清位法师为表示祝贺而亲手栽植的。塔右、塔后,还有净仙和尚等僧人的石砌灵墓。塔前有小型花园,内植樱桃、梨树、木芙蓉、紫荆花、红玫瑰、铁树、一串红、落地金莲等花木,花丛中设有水泥桌凳。花园的东北面,是1997年新建的禅房、藏经阁、法堂、会议室等建筑物。2002年后,又相继进行了扩建和维修,扩大了大雄宝殿,增修了韦陀殿、天王殿及钟楼、鼓楼,使之成为砖梯相连又各自独立的建筑物。增塑了多尊佛像,新刻了《玉屏寺简介》及多副对联。殿与殿间的场院里,增放了一对铜铸巨狮,三个石香炉。

贵州仁怀玉屏寺  第3张

据重修玉屏寺碑碣的序言等资料中记述,玉屏寺始建于唐天宝乙未年初(公元755年),修有各观音堂。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3年),扩建寺庙时,以其所在的山势地形,命名为玉屏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1738年),复加修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毁于战火。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五月初五动工重修,次年秋竣工。《遵义府志》载:“玉屏寺并在安乐里”。解放后仍为宗教活动场所,文革中损毁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集资11万元,先后于1989、1992、1996年3次进行维修扩建,总占地3.6亩,拥有殿字10间,建筑面积425平方米。

贵州仁怀玉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