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峨眉山洗象池即天花禅院,位于四川省峨眉山钻天坡上。明末始建成,名“初喜亭”,亦名“初喜庵”。海拔两千零七十米,地势险要,是步行登山必经之地。庵前一石彻小池,径两米,水澄清,名“洗象池”(又称“明月池”),旁一石名“升象石”。相传普贤菩萨曾在此汲水洗象,故名。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行能禅师(号泓川老人)改建为寺,名“天花禅院”。乾隆初,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钻天坡、寺后罗汉坡道路,并将洗象池改砌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附会普贤菩萨洗象之说。此后则习称寺为“洗象池”。清咸丰、同治年间,扩建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寺僧遍祥法师重建大雄宝殿。一九五三年维修。“文革”后,一九八四年再次维修,增建客房,并在观音殿后新建“映月楼”,寺左建“斗岩花雨”亭。一九八五年寺庙移交僧人管理,监院通孝重塑佛像,整修殿堂。一九八六年重修观音殿。寺院为中合院组合,木质结构,一九九二年监院定司修围墙,改道路,增建前后山门。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第1张

寺门外不远处坚有二碑,一刻“鹤迹余古雪,猿声出绿萝”,一刻“菩萨曾来池涌玉泉堪洗象,众生向上坡连云路好钻天”,为国民党元老程潜所撰,四川大学教授丘少琴书。

进新建山门沿石级而上,第一殿为弥勒殿。殿门(即老山门)横匾,上匾为“天花禅院”,下匾为“洗象池”。门上聊曰∶“台榭花飞绿树稠,石桥水隔红麈香。”落款∶“清人岷樵撰聊,一九七九年秋许肇鼎补书。”

门前月台有二碑∶一刻“象池夜月”,一刻“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九月,建南师管区司令黄汉勋、四川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陈炳光∶严禁捕杀伤害本山猿猴”的布告。碑高一点五米,宽○。八米。有一铁铸塔式化钱炉,式样独特,为一九八三年三月互通桥电机厂铸,成都、乐山、五通信士敬献。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殿内供弥勒佛彩绘塑像,高二米。像前供桌上一青花瓷香炉印有“清同治癸酉年(一八七三年)仲夏浙江信士弟子敬献”字样。殿后为全身彩给护法韦驮塑像。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第2张

殿两旁为客堂,天井右为寮房,左为齐堂、厨房。客堂内有民国时期受国将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赠送的楠木椅十二把,椅背上题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诚团结,实现和平。丁亥(一九四七年)夏玉祥题。”客堂悬挂字书皆是近年作品,有中国佛学院白光书联,锦屏山人行书联,杭州书陀吴静初作《竹笪图》,剑香雪作《秋菊图》,李群久作《鹭鹚图》等。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殿客系一九八三年遍能法师书。殿门联语∶“妙相壮严花雨曼陀纷橘彩,峨眉耸翠香楚宝篆露慈云。”殿内供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两旁脱纱十八罗汉。殿后塑供西方三圣,金身站立莲台之上,高约三米。殿内有铜钟一口,高一米,径宽一米。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第三殿为观音殿。塑供观音大士趺坐金莲之上。两壁悬挂二十帧观世音书像,木镜框,每帧高1.2米,宽0.8米。

藏经楼上供一瓷烧千手观音,带座高约尺答卷,制作精良。一青铜回香炉,径○。六米,三鼎足,上有镂空炉盖,工艺精湛。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第3张

寺后约三百米处名“金刚咀”,建有正方形小亭,边长三米。下为绝岩,道路艰险,常为猴群出没之所。珍稀动物岩鸽休息其间。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

寺前池下岩壁有摩岩题记,字迹陷约可辨者有“岩谷灵光”四字,“万历年口春刊”;“古洗象池”四字为隶书,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刻。每字纵0.5米,横0.4米。

寺周为冷杉林,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月朗星稀时,皎皎明月透过冷杉洒向大地,微风拂动,树影摇曳,月色朦胧,禅室生辉。清人谭钟岳咏《象池夜月》诗云∶“仟人骑象杳何之,胜迹空余洗象池。一月映池池贮月,月明池静寄幽思。”“象池夜月”为峨山十景之一,名闻遐迩。